◎舊石器時代
概念:距今約三百萬年~距今約1萬年,以打製方法製作石器的時代。
文化遺存: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雲南);距今約70萬年~20萬年的北京人(北京周口店);距今1.8萬年的藍田人
社會生活:從事漁獵和采集,過著群居生活。(元謀人和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
核心:中原核心。
◎新石器時代
概念:從距今約1萬年前開始,以打磨結合的方式製作石器的時代。
文化遺存:
仰韶文化-黃河中遊-彩繪陶器,種植粟
大汶口文化-黃河下遊-私有製
河姆渡文化-長江下遊-種植水稻養蠶繅絲
龍山文化-黃河流域-黑陶(蛋殼陶)
龍山文化-遼河上遊-玉器,祭壇和神廟
良渚文化-長江下遊-玉器,祭壇和神廟;私有製。
分布廣泛,奠定了多元一體的發展基礎
◎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發展
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1600年)禹建立,二裏頭遺址,王位世襲製代替禪讓製。是我國最早的奴隸製國家。
商朝(公元前1600年~1046年)湯建立,都城殷(殷墟),最後一個王是紂,地方實行內外服製。文化-甲骨文。(中國最早的文字)
西周(公元前1046年~771年)周武王建立,都城鎬京。政治製度-分封製(弊端是地方獨立性大,易導致地方割據,威脅中央)和宗法製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政治統治,解決了統治階級內部在權力和財產分配方麵的矛盾和衝突。(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對象);宗法製: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以血緣為紐帶) 經濟製度-奴隸製,井田製(周天子名義上占有全國土地和臣民,土地不能隨意買賣,實質是奴隸生土地國有製)手工業-青銅時代(木製石製工具為主)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政治統治,解決了統治階級內部在權力和財產分配方麵的矛盾和衝突。
◎中國古代早期國家的特征
政治上,家國同構,神權色彩,血緣政治,尚未集權。經濟上,木石生產,青銅鼎盛,土地國有,集體勞作。文化上,象形文字,禮樂文化,祖先崇拜,敬天保民。
◎社會特征
原始社會分為原始人群,母係氏族社會和父係氏族社會三個階段。
母係氏族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出現,生產力水平低下,共同勞動,成果共享。
父係氏族社會: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等開始出現,氏族間聯係趨於緊密,形成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聯盟。
特征:私有製、貧富分化、階級分化、部落聯盟。
◎西周衰亡
國人暴動:周厲王暴虐,引發“國人暴動”。
共和行政:周厲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執政。
西周滅亡: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周平王東遷洛邑(洛陽),史稱東周。
◎三皇五帝
三皇時代:名稱眾說不一,神話色彩濃厚(伏羲、燧人、神農)
五帝時代:父係氏族公社的部落聯盟鼎盛以及解體時期的曆史內容(黃帝、顓頊、帝苦、唐堯、虞舜)
華夏始祖:黃河中上遊部落首領黃帝(五帝之首)與另一部落首領炎帝組成炎黃部落,被後世共尊為華夏始祖
堯舜禹的“禪讓”:將部落首領傳給賢德之人
“萬邦”時代:五帝後期的龍山文化時代,中國大地上邦國林立,史稱“萬邦”時代(規模大、階級分化明顯,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