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廣大農村,地廣、人多、事雜,村幹部要決斷的事情千頭萬緒。一些村幹部整天忙忙碌碌,什麼都抓,結果是樣樣抓,樣樣抓不透,樣樣抓不好。麵對農村複雜的環境和繁瑣的工作,因循守舊不行,盲目蠻幹,胡攪亂闖也不行。村幹部必須掌握和運用一定的領導方法和領導藝術,理清頭緒,抓住重點,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麵;善於進行良好的人際溝通,充當潤滑劑;做到賞罰分明;妥善調解糾紛化解矛盾,積極果斷處理農村的突發事件,實現農村社會的和諧、持續、穩定發展。
1何為領導藝術?
領導藝術是領導者在一定經驗、知識和智慧的基礎上,為更好地實現目標而熟練運用的、富有創造性的工作技巧、方式和才能。隻有掌握領導藝術,才能提高領導水平,在工作中高瞻遠矚、駕馭自如、得心應手、有所成效。
首先,領導藝術體現了領導者處理各種事件的隨機應變能力。也就是領導者根據不同時間、地點、不同事件的性質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方式。在日常工作中,隨時可能會發生一些預料之外、防不勝防的事件,包括危機和事故。領導者遇事能夠從容鎮定,處亂不驚,權衡各方因素,找出解決方法,應對自如,往往能化險為夷,消除危機。反之,領導者失容失色,不知所措,甚至畏首畏尾,優柔寡斷,舉棋不定,那麼他就很難處理好危機險情,貽誤時機,造成損失。
其次,領導藝術充分體現了領導者的創新精神。也就是說,領導者能夠做到靈活多變、標新立異、另辟蹊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表現在,領導者處理問題時,不拘泥於陳規,善於突破一般性思維,運用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主動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開創工作新局麵。
第三,領導藝術體現領導者適度性的特點。也就是說領導者善於把握時機、掌握火候、注意分寸、留有餘地,工作恰如其分、恰到好處,在“過”與“不及”之間見藝術。
第四,領導藝術的運用因人而異,具有鮮明的個性化特征。不同性格特征、氣質、能力的領導者會有不同的工作特點,沉默內向、不擅長交際的領導者與性情開朗、具有交往能力的領導者相比較,處理人際關係的藝術水平是大不相同的。所以,不同的領導者運用領導藝術的特點和風格是有差異的:有的善於思考,遠見卓識;有的慧眼識人、善於用人;有的善於組織,具有很強的凝聚力;有的穩重剛健,百折不撓;有的善於協調、溝通人際關係;有的多才多藝,兼而有之。
第五,領導藝術總是體現領導者善於胸懷全局,協調平衡的能力。村幹部麵對千頭萬緒,要能夠科學地分析、判斷、歸納、總結,找出問題所在。搞清楚哪些問題事關全局,必須統籌規劃、慎重處理;哪些則是一般問題,可以緩一緩、放一放,在適當的時候再考慮;哪些問題錯綜複雜、易出差錯,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權衡全局,斟酌再三,取得上級領導支持後再處理。隻有這樣才能做到突出重點,帶動一般,達到總體平衡。
經常用到的領導藝術包括:善於營造集體環境、善於運用製度、善於激勵表揚、適當批評、把握談話分寸、調解好糾紛以及處理事故的藝術等。
2如何營造集體環境?
在村內營造和諧、融洽的集體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樣的環境裏村民有歸屬感,易產生凝聚力和向心力,開展工作順利。
(1)確立共同目標目標一致,是營造良好的集體環境的重要基礎。
村幹部要對本村的發展做出符合實際的具體規劃,然後通過宣傳、教育把村民的思想統一到這個共同目標上來。村幹部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的決策就容易得到全體村民的遵行。
(2)促進交往、溝通幹部之間、幹群之間缺乏交往,彼此不了解,關係就會淡薄,就無法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村幹部既要主動與班子成員進行溝通,使班子成員相互信任、理解、協作,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大合唱;也要積極與上級、下級進行溝通,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達到增進理解、消除猜疑和誤會、加強團結、統一人心的目的。也可以開展一些輕鬆活潑的文體活動,如慶祝活動、唱戲等,促進村民之間的交往和聯係。
(3)培養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心理村幹部要注意在村民中培養珍惜鄰裏和諧、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心理氣氛。不能隻關心村民的任務完成情況,而忽視對村民的關心愛護。一旦村民生產、生活中出現了無法克服的困難,村幹部應當出麵幫助,即使像生病、家庭口角這樣的小事,也應及時探視安慰、合理勸解。當村民從心底感受到村委會、其他村民的關心時,也會以同樣的熱情回報村委會和其他村民,這樣才能形成親密合作的氛圍。
(4)加強村內民主建設
營造集體環境,必須建立健全村內各項民主製度,實現全體村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決定村裏的大事、要事,村委會要主動按照《村委會組織法》的規定,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製度。
3怎樣識人用人?
在工作中,是否善於識人用人是衡量一個村幹部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村幹部特別要重視這樣幾種人才:
一是科技人才。引導科技人才帶成果和項目進村入戶,才能提高優良品種覆蓋率、科技成果轉化率,讓科技人才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實行風險共擔、盈虧共擔,以此帶動農民致富。
二是當地鄉鎮的農技員、林技員、獸醫等專業技術人員,讓他們與農民一塊選產業,並跟蹤服務,是激活人力資源的一大舉措。
三是鄉土人才。如農民種養大戶、能工巧匠等具有一技之長的本地人才,他們各有看家本領,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四是龍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這類人才貼近農業和農民,同時貼近外部大市場,對市場了解,情況明,判斷準,失誤少,發揮他們的作用,對引導農民由分散生產到規模經營、由小生產到大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鄉村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意義深遠。
五是農村黨員幹部,一方麵要自己帶頭致富,還要引導他們帶領群眾致富,抓好農村道路、水利、用電、沼氣池等基礎建設,實行“一幫一、一助一”活動,充分展示農村黨員幹部在農村的核心作用。
六是本地在外精英人才。這類人才大多在外地、外省甚至國外發展,對市場遊刃有餘,事業如日中天,但身在他鄉,都有思鄉之情,引導他們回鄉投資搞建設,對發展經濟大有幫助。
4如何在工作中把握“火候”?
俗話說,趁熱好打鐵。工作時機抓得好,在火候上,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之,則會付不應付的代價。把握時機和火候,關鍵要在兩個環節上下工夫:
一是審時度勢下決心。越是複雜多變的問題,越要審時度勢。對某個問題,某種傾向,看準了就要抓住時機采取對策適時行動,不能優柔寡斷,如果錯失良機,正確的決策也會成過時的決策。該快時要快,該慢時則慢,快慢之間見藝術。比如說,一些該及早處理的問題,宜快,因為“該斷不斷,必遭其亂”;而一些不宜過早下結論和過快處理的問題,則寧慢勿急,以免因考慮不周產生漏洞難以彌補,同時也是給被領導者以心理上的準備,以利於領導行為能順暢通達。
二是隨機應變看火候,以個別談話為例,有時談早了,對方聽不進去,容易成僵持局麵;談晚了,時過境遷,容易坐失良機,成“馬後炮”。所以,隻有選擇適當的時機,才能達到既定的目的,要隨機應變,按照談話對象的個體心理特征和心理狀態確定談話時機,按照對象的思想波動程度調節談話節奏,按照對象的情緒變化確定談話的深度。在個別談話過程中,一旦對方出現反感和對立情緒,應及時終止,以便事後仔細分析原因,另行安排談話時間。
5如何在工作中把握“分寸”?
工作分寸把握是否得當,體現著村幹部的認識水平和工作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要善於針對不同情況和不同對象,采取適度的內容和方法,主要做到:
①場合選擇適度,也就是說不能不分場合地進行批評,一般而言,對人的批評,尤其是對個別人的批評,不宜在大庭廣眾之中或在被批評者親近的人麵前實施。
②用語輕重適度,就是要根據不同的對象和錯誤性質、問題的大小,使用輕重適度的語言,不宜采用訓斥的語言。
③定性意見適度,就是不要說過頭話,有多大錯誤就說多大錯誤,不要無限上綱,也不宜輕描淡寫,文過飾非,對於表揚來說則更要做到頻率適度,即對某件事或對某個人先進事跡的表揚次數不宜過多,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連續表揚多了,也會失於效果,甚至在群眾中產生反感。
④態度要適度,既不要盛氣淩人、漠不關心,也不要無原則的同情、遷就、迎合和姑息。
⑤爭與讓要適度,具體表現在:原則要爭,非原則要讓;大事要爭,小事要讓。即對於原則性的大是大非問題,一定要堅持原則,堅持黨性,決不退讓;而對於那些非原則性、非重大、非關鍵性的問題,則應該盡量退讓,特別是不要與群眾爭利益。既不能遇事皆讓,也不能樣樣必爭。
⑥在具體的領導權問題上,要“授”“控”有度。善於控權——信任而不放任;善於授權——分身有術,達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亂”。
6如何在工作中實現“協調”?
協調是重要的領導藝術,村幹部的工作千頭萬緒,怎樣才能使工作更有成效,靠的是合理分布、協調運籌。
村幹部經常要處理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問題,工作非常繁忙。如果事無巨細樣樣關注,眼睛一睜忙到熄燈,陷入事務主義的泥坑,既浪費時間精力,也無必要。俗話說,牽牛要牽牛鼻子。因為牽住了牛鼻子,牛就會乖乖地跟著走,如果拉牛尾巴,即使使出吃奶的力氣,牛也不會跟著走。因此,村幹部要懂得抓綱張目。中心工作、主要矛盾是綱,非中心工作、非主要矛盾是目。中心工作做好了,就能帶動其他工作;主要矛盾解決了,其他矛盾就會迎刃而解,這就是綱舉目張。抓綱的同時,又要注意統籌兼顧的問題,否則就可能顧此失彼,隻綱舉而目不張。在問題成堆時,村幹部應該善於把主要精力與時間投入到全局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問題上,圍繞中心,突出重點,抓大放小,避輕就重,先急後緩。當然,領導工作區別輕重緩急大小先後,這隻是協調藝術的一個方麵。對協調藝術的整體性理解,還應包括對相對於中心、重點、大事、主要、關鍵之外的問題和事情的整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