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明公何以如此肯定?”陳宮麵帶興趣的問道。但心中卻翻起滔天巨浪,自己苦思數日,又經過多次比較,才敢猜測最多打個平局。而這太守大人卻敢如此肯定,說這種大話的人,要麼是明主,要麼就是庸才。陳宮希望袁術是前者。
“董卓雖有天子在手,卻橫行霸道,殘暴不仁;曹操發矯詔,召集仁義之師,若論天時,當是盟軍技高一籌;董卓有虎牢關,汜水關等天下雄關,洛陽又為天子腳下,定然城高河深,自古守城的一方都比攻城的一方要輕鬆些,隻要不是實力相差太大,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攻破。所以,論地利,董卓可以說有恃無恐。最後就是這人和了,天下諸侯討董,看似眾誌成城,實則一盤散沙,天下諸侯除了少數人還忠心大漢外,其他都是自私自利之輩,漢室名存實亡,又有哪個還會替漢室賣命?再觀董卓,雖然隻有一人,但卻上下一心,西涼民風彪悍,人人能武,騎射皆通,而又是產馬之地,步騎皆為世間難得的精兵。再加上李儒之智,呂布之勇,破之不易。”說到這兒,袁術頓了頓,見陳宮還在深思,知道他是聰明人,一點就通,準備在來點猛藥,話鋒一轉“此外,術還有一層擔憂,論勢,當時屬盟軍為最,但一鼓作氣,二而衰,再兒竭,若董卓能擋住盟軍一到二月,想必。。。。。。”袁術雖然沒說完,但其中意思陳宮自己也能想明白。
靜,周圍一片沉寂。陳宮低下頭,回憶到幾個月前:那時他被舉為孝廉沒多久,郡太守任命他為一縣之長,雖然知道,這是他父親的意思,但也懷著一顆救世濟民的心去赴任。他也沒讓自己的父親失望,也沒讓他的治下發生一件冤案,就在這時,突然接到朝廷的通緝令,雖然不滿董卓在洛陽的暴行,但也不敢公然抗命。當他知道這個名叫曹操的人居然敢行刺董卓的時候,那是深深的被他的膽氣和魄力相折服,暗暗把曹操引為知已,希望有朝一日能見見這位英雄。如他所願,沒多久,就聽探子來報,說發現曹操。陳宮暗思,一定要見見這位英雄。當見到曹操時,曹操也沒讓他失望,不但在雙手被縛的情況下,還能義正言辭的自報家門,那一身正氣和過人的膽量,當場就讓自己決定一定要救下他,“士為知己者死”,這是自己當時所想到的一句話。當夜,自己就趁著獄卒熟睡之際,偷偷和曹操逃了出來。可誰知後來,曹操和自己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後來不但不悔,還說出了“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話來,後來心中慚愧,離開了曹操。本以為曹操能救扶漢室,誰知他心中狡詐,這樣的刺董英雄,內心都這麼陰險,那其他諸侯又豈會為漢室盡心盡力,還不都是為了自己。
想到這兒,陳宮看了看自顧喝酒的袁術,問道:“不知明公是否忠於漢室呢?”
“不敢瞞先生,如今已是亂世,時勢造英雄,術有開天辟地之心,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術雖不忠於漢室,但卻忠於天下百姓。孟子雲:“民為重,君輕之。”如今天下,各路諸侯擁兵自重,苛政不斷,單看黃巾起義,從者雲集,就知道有多少百姓情願鋌而走險,也不想生活在苛政的欺壓下;董卓殘暴,視百姓為芻狗,常使軍隊掠劫百姓,更有甚者,西涼兵所過之處,寸草不留。不知有多少無辜之人死於非命,不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百姓多是衣不裹體,易子相食的大有人在,非是他們心中所願,而是逼不得已罷了。吾袁術雖生在官宦之家,但也知道民間疾苦,術雖不才,但也願盡生平所能,庇得天下百姓。使其有所食,有所依。若能讓百姓在我的治下安居樂業,術就很欣慰了。”說完,看著陳宮。
陳宮對漢室,也沒抱有什麼希望,問這句話,主要是看袁術是否如曹操般狡詐,是否會表麵說一套,背地裏又是另一套。當知道袁術有一顆仁愛之心,又心向百姓時,不但如此,人家是名門望族,還多次拉攏自己,陳宮不自覺得激動的落下了眼淚。能遇明主,死而無憾。於是跪在地上,口稱:“主公。”
“軍師快快請起。”袁術連忙拉起陳宮,驚喜的同時,也在陳宮的頭上打上自己的標誌。
“謝主公。”
終於有高人了。袁術心中很是高興,又拉著陳宮多喝了幾杯。
娘呀,終於搞定了,真累呀。袁術心中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