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續續(1 / 1)

我叫陸雪琪,出生於1999年,今年25歲,我出生了使原本貧窮的家庭更加的雪上加霜,這故事呢,還得從我的媽媽說起......

我家是在一個名叫海資哨的小村莊,小山包包上,我的媽媽出生於1978年,1977年恢複,高考製度,知青青年下鄉扶貧,雖說是扶貧,但是從來沒有輪到過我家。

聽我的奶奶說,我的曾曾祖父曾經任職國家事業單位,但是從沒有輪到過國家照顧,唯一受過照顧的就是他退休前,單位給他發的一個小木櫃,現在都還在家裏放著呢。

我曾曾祖父的哥哥是1926年代的人,聽說參加過抗美援朝係列戰役,剛好到達服兵役的年紀,他就去服兵役了,而我的曾曾祖父因為身體的原因,未能參加服兵役,就進了當時的機關單位,糧食土地管理所。

雖說是國家單位,從沒過過好生活,他那個年代剛好遇上文革時期,經常性出現文革大會,而我的曾曾祖父也是事業幹部,就被視為頭號文革對象。

作為頭號文革對象,家屬也跟著遭殃,我的曾曾祖母也是,頭號對象,常年體弱多病,也導致她對生活感到失望,失望之後,遭殃的就是我的奶奶,而她就像一個出氣球一樣,非打即罵。

我的奶奶排行老大,她有四個姐妹,她排行第一,在那個男尊女卑的年代,生個兒子得是天大的喜事,可惜我的曾曾祖母生的全是女兒,自然就被然看不起,被人欺負。

在那個年代,偏心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聽我的奶奶講,被打的最多的就是他和他的二妹經常被打,農活也經常幹的最多,老了,病最多的也是她兩個,在那個年代,窮的連書都讀不起,唯一讀過書的就是我二姑奶,三姑奶奶和小姑奶奶,而我的奶奶隻上過一年級,其她的人都六年級畢業了,也導致了她文化最低。

在那個技術不發達的年代,生活是如此的艱難,以紡草繩為生,以種田為生,以找野生菌為生,聽說那個年代糧食需要糧票,不買布,需要布票,買米,需要米票,買菜,需要菜票,相比現在我們發達的年代所,我們的生活比他們要好的太多了,電視,電腦,手機,高科技產品數不勝數,在他們那個年代,沒有時鍾這一說,隻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沒有牙膏這一說

我的曾曾祖父的哥哥,紅海戰役,淮海戰役,抗美援朝,這些世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他們就成為了功臣,自然也就被國家照顧,而我的曾曾祖父因為身體孱弱,又被文革時期作為頭號人來處理,導致了以前的生活越來越貧窮,在那不久之後就病逝了

而我的曾曾祖母也因此一蹶不振,經常拿他的女兒出氣,非打即罵,又因為他有四個女兒,沒有,兒子經常被人看不起,所以這個脾氣一直延續到她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