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緒障礙的定義及特征
情緒障礙可以分為情緒持續障礙、情緒發生障礙、情緒協調障礙等。
1.情緒持續障礙
是指患者在情緒反應強度和持續時間方麵存在障礙。情緒持續障礙有以下一些形式:
(1)情緒高漲:患者情緒活動增強,愉快、幸福等情緒經常占優勢,表情喜悅開朗,語言行動增多,喜歡與人交談,對人愛說什麼就說什麼,別人討厭也不在乎。
(2)情緒低落:患者心境憂鬱低沉,悲觀失望,不願與人交往,語言行動減少。不管是好事或患者平常喜歡的事,隻能使患者悲哀。
(3)情緒淡漠:患者對周圍環境的變化缺乏情緒反應,對人對事冷淡,莫不關心。麵部表情經常處於無情緒狀態。對意外事情不驚,受到捉弄不怒。
(4)焦慮:患者表現緊張不安,惶惶不可終日,常常有著大禍臨頭的不幸心境。患者常常伴有心悸出汗、手足發冷等植物神經反應。
2.情緒發生障礙
患者的情緒發生過程失調,波動非常大,通常持續時間比較短。情緒發生障礙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情緒不穩:情緒易波動,喜怒無常,患者自己難以控製。
(2)情緒易激惹:對很小的刺激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通常表現為激動、憤怒,因此出現毀物傷人的行為。
(3)情緒脆弱:患者極易傷感,對很小的事情也易感動或哭泣。雖然患者有時自己感到對那樣的小事情不必大動感情,但自己卻控製不住自己。
3.情緒協調障礙
主要表現在環境刺激與情緒體驗不相符合,或內心體驗與外部表情相矛盾。
(1)情緒倒錯:情緒活動與通常人不一樣,對喜事產生悲哀情緒,對不幸的事則高興。
(2)表情倒錯,表現為表情與情緒的內心體驗相矛盾,如內心很高興,但表情上卻痛哭流涕。
(3)矛盾情緒,對同一事情同時產生相反的或兩種不同的情緒,如患者對同一個人又愛又憎,對同一件事又喜歡又討厭。
二、情緒障礙的分類
1.焦慮感
焦慮可以說是現代人的心理通病。美國心理學家弗雷漢(lahnd)曾說:“忙碌的年代,讓現代人的靈魂空洞遊移、煩惱不堪、焦躁不安,生機的表相下充滿無助。”
可以把焦慮解釋為擔心。焦慮的人會把想像化為事實,變為恐懼。焦慮症者的焦慮不是來自環境的真正危險,而是虛無空想。
焦慮的人首要的特征是,常常覺得生活周遭危機四伏;其次認定自己不被喜歡;再者是自認無法解決生活上的難題;或者是妄想有人害他;最後出現流汗、心悸、不安、胃絞痛、慌亂等生理警告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