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戶外愛好者忠實擁躉,周華最大的願望就是周遊各奇山峻嶺,名山大川。
常年在外風吹雨淋,帶給他堅毅果敢的眼神與刀鑿斧刻的棱角,不過現在這些都與他無緣。
望著破舊的棚頂,周華努力轉了轉頭,轉動瘦弱的脖頸,勉強讓他看清了周遭環境。
潮濕地麵上稀稀疏疏有蟲子爬過,半邊破舊的木牆倚靠在泥土壘成的灶台上,留出一道缺口。
“至少還能住。”周華仿佛已接收現實,握了握拳頭,仿佛給了自己一點力氣。
“身體也太瘦弱了。”支起身體摸清了當前狀態,半熟不熟用火折熱起一鍋開水。
作為受網絡信息轟炸的這一代,對於穿越這個事情,似乎並不是難以接受。
可以看出這具身體原主人生活條件窮苦,不過床頭邊還是壘著幾本書。
仿佛回憶起原主記憶,翻書過程中回憶起不少記憶,也了解了周遭的情況。
南陽縣周華英,原主的身份潦潦草草的,在這個妖魔誌怪世界留下的痕跡。
再望向那堆床頭書上的鎮石。
其實也是頭英水中普通的白石,不過周華知道,那是赤鱬精的伴生石。
“原主似乎是撿了這塊石頭後,開始時來運轉。”翻開行囊裏的錢袋,5枚鑄幣被整齊排列在一起,那是隔壁王李氏的請托,給他丈夫寫信。
不過福禍相依,誰知道這塊石頭會引來山貓類狸的怪物。
在附身前周華清楚看到,原主被吸食的場景。
“記得貓類嗅覺是人的27萬倍,該不會回頭找過來吧”,急促呼吸幾次,讓自己緩過來,看向破舊木牆那的缺口。
花費九牛二虎力氣把牆角的石台挪到缺口,整理起當下所有。
砍柴柴刀被先找出,玩了個刀花逐漸熟悉起用法。驢友穿越撥弄攔路樹枝雜草的本事。
自嘲笑了笑。煮了一鍋粟米,期間把撐衣的竹竿削成茅尖。
“3裏外英水中人麵魚身的赤鱬都有不少,在這個精怪動輒移山倒海的世界,周華無來由一陣無奈。”
天氣還算晴朗,破舊棚屋似未能擋住初秋冷風,把人往外趕去,周華拿出寫好的王寡婦書信,準備先完成委托的事情。
隔壁的門被緊緊鎖著,看似沒人,敲門後一陣手忙腳亂。
“王李氏可在,在下周華,書信之事已畢。”
門被打開一些,王李氏低著頭接過信件,再三感謝。
“有勞周書生,若看到胡貨郎,麻煩告知敝人”。王李氏並不想看上去羸弱,但又始終避開周華的眼光。
衣服折舊了些,手上也有不少傷口,屋子裏麵有不少布料堆積起來的味道。往日王李氏也幫過周華英修補衣服,也靠著女工過日,比起當初他們夫妻剛剛來時,現在王李氏顯得憔悴了多。
周華告別後轉身往縣裏走去。
“想必王李氏也要回避旁人閑言碎語”。自從李先去泰威郡謀出路後,兩年時間隻托胡貨郎帶回一句消息,漸漸周邊懶人閑漢稱呼王李氏為王寡婦,作為飯後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