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祛疾延壽兩雙全,自然而然享天年二(1 / 3)

第六節 居家來個自然療法SPA

目前各種SPA被保健會所吸納,但是價格一般都不低,如何在家中享受自然療法的SPA呢?一起來試試吧!

S——熏:熏艾補陽驅虛寒

晨起陽氣生發,是培補陽氣的好時機,但是不少讀者朋友由於保暖不當,耗損了陽氣,這個時候要充分利用艾灸來幫忙,驅除體內的虛寒之邪。艾灸可以溫補氣血,又可以疏理氣機,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讀者朋友們可以到藥店或者醫院買來艾條,用點燃的艾條來熏神闕穴(肚臍)的四周。神闕穴是連接每個人先天與後天的一個穴位,也是根本性的大穴。在初春時節用艾條熏神闕穴,可以調動體內的陽氣,對身體很有好處。但經期、孕期婦女不宜使用此法保健。艾灸保健雖然效果不錯,但有些病症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也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P——泡:出門泡個熱水腳

無論哪個季節,大家都要注重足部的保暖,以防“寒從足生”。由於兩腳離心髒最遠,血液供應較少,又因為腳部的脂肪層較薄,特別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腳部受涼,特別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導致人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對冷空氣刺激極為敏感,驟然降溫使呼吸器官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會乘虛而入。輕則引起外感咳嗽,重則可促使氣管炎、哮喘等呼吸係統疾病發作。

廣大讀者朋友們出行前如果條件允許,最好用熱水泡個腳。用熱水泡腳既可預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還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供應情況,減少下肢酸痛的發生,使人精力充沛。

A——按:按揉“迎香”防流感

冬季和春季是流感的高發季節,做好預防工作顯得非常重要!揉搓迎香穴對感冒症狀的消除以及預防皆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日常能堅持按揉迎香穴,也可以作為一種預防感冒的方法。迎香穴距離我們的鼻翼兩側1.5厘米。按摩的方法是:用兩手的示指按住鼻翼兩側的迎香穴,並且按照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各搓摩36次,會有酸脹感向額麵放射。

迎香穴為體表的感風之處,也是停風之處,治風之穴,經常按摩可以祛頭麵之風,散巔頂之寒供應情況,從而增強抵抗病菌的能力。經常揉搓迎香穴可以促進鼻周圍的血液循環,使氣血暢通,外邪不容易侵入體內,對抗病菌入侵。

第七節 打開健康之“門”

推開門窗沐浴那暖暖的陽光的時候,你身上的健康之門是否也打開了呢?也許你覺得好奇,身上哪兒有健康之門呢?別急,讓我們隨專家一起打開你身上的三扇健康之門吧!

打開“神門”,寧心安神睡得香

很多讀者朋友會感覺頭緒太多,工作壓力與生活壓力過大,白天老是想睡,晚上想睡卻睡不著!有的朋友,隻是幾天睡不好覺,不至於稱之為失眠,通過調整情緒和注意作息一般都能很快恢複正常,但如果長時間睡不好覺,就要引起重視,謹防自己失眠了。

這個時候,讓我們一起打開自己的神門穴。神門穴取穴時應正坐,以仰掌的取穴姿勢為宜,神門穴位於手腕關節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神門穴具有鎮定安神的作用,臨床上經常被中醫用來治療心慌、心悸以及失眠。按摩時大家使用大拇指對這個穴位進行輕柔的按摩,手法不要太重,要讓按摩的力度由輕到重,每次按摩3分鍾,每天睡前按摩1次更利於輔助治療失眠。

打開“命門”,溫腎壯陽督脈暢

說起命門穴,不少讀者感覺好像回到了武俠小說的世界,實際上命門穴的確存在,它位於大家的腰部正中,約與肚臍在同一水平處,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這個穴位雖然不像武俠小說裏麵描寫的那麼神奇,但是依然很重要,命門穴具有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延緩人體衰老,疏通督脈上的氣滯點的作用,經常按摩可以提升性欲,改善性冷淡,平衡和恢複性功能。

有考慮準備要寶寶的讀者朋友們要注意這個穴的保健按摩了!按摩的時候大家要選擇俯臥位,較為舒適的床上或沙發上都是不錯的按摩地點,按摩的時候要盡量放鬆身體。夫妻之間互相按摩這個穴位不但利於增加感情,還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大致的按摩方法是:從命門穴上20厘米處,用掌心沿脊柱下行,直到命門穴進行緩慢溫柔的按摩。然後再用掌心推擦命門穴,以感覺微微發燙為度。

打開“期門”,疏肝理氣腸胃康

養生保健離不開養肝,如果肝氣不舒,不但影響情緒還會誘發疾患。

期門穴有不少保健功效,比如能健脾疏肝,理氣活血。胃腸神經官能症、腸炎、胃炎、膽囊炎、肝炎、胸脅脹滿、癃閉遺尿、肋間神經痛等患者通過期門穴的治療都能有一定療效。居家保健按摩期門穴主要有疏肝理氣,保健腸胃的作用。期門穴位置很好找,在我們身體的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中(乳頭平第4肋間隙,乳頭下兩個肋間隙即是)。大致的按摩方法是:取坐位或仰臥位,中指指腹按於期門穴,順時針方向按揉2~3分鍾,用力適中,以局部有酸脹感和輕度溫熱感為度。

第八節 玩玩蕩秋千,提高平衡能力扶陽氣

清明時節,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初春不僅是讀者朋友們祭拜先人的日子,也是踏青春遊的好時節,如果在這個時候能玩玩蕩秋千,還有不少養生保健的功效呢。

蕩秋千,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作為一種民間運動形式,它除了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大肺活量、活動筋骨關節、愉悅情緒等功能外,還具有鍛煉感覺平衡的獨特保健效果。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能夠感知頭、軀幹、四肢所處的位置和運動的變化,除視覺和關節、肌肉的本體感覺之外,主要是靠內耳的前庭功能。前庭功能障礙或過於敏感的人,頭部位置和運動速度的突然變化,都會引起眩暈、惡心、嘔吐,影響身體的平衡。然而,當一個特定的刺激反複作用於前庭器官時,一段時間後,前庭反應會逐漸減弱,前庭功能的穩定性會因主動的訓練而得到加強。這一現象叫作前庭習服。蕩秋千的時候,隨著高低起伏的節律性運動,我們的身體處於超重和失重的急速變化之間,耳腔內氣壓忽大忽小。這樣,我們耳部前庭感受細胞會受到刺激,可以提高感受細胞的適應能力,有助於增強前庭功能的穩定性,提高人體平衡能力。

此外,清明以後萬物複蘇,自然界陽氣逐漸升發,這個時候蕩秋千,可促進人體陽氣的升發,有助於氣血經脈的正常運行,對機體健康的維護非常有幫助。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蕩秋千前,一定要充分做好準備活動,肩關節、腰髖部都要舒展開。有恐高症、暈船或暈車的人在蕩秋千時要慎重。患有心髒病、高血壓等病症者,也不宜多做蕩秋千運動,以免發生意外。

第九節 放放風箏也養生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青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是我國清代著名詩人高鼎所作《村居》中的詩句,詩中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日景象和放學後孩子們放紙鳶(風箏)的情景。如今,無論是城市的廣場公園,還是鄉間的草場村落,經常能看見放風箏的人,放風箏也已成為我國民間百姓喜愛的文娛活動和養生方法。

放風箏能增強體質,疏泄內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