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山溝圍困(1 / 2)

我命由我不由天。

說得好聽,其實不是這樣的。

人的命運,也許從一出生就已經確定了,人是不能選擇出生地的,更不能選擇家庭出身的。

一座大山,一條大河,一片梯田,青山綠水,看似桃花源般的地方,這就是史家村。

看起來,史家村被大山裹得嚴嚴實實,看不到山外任何村莊。

窮小子史瓊仁就出生在這個窮山溝。

這座山叫“楓山”,源於山上到處是楓樹,一到了秋天,滿山遍野都是紅透了的楓葉。

當然,楓樹間也夾雜一些鬆樹、櫟樹等樹木。

楓山海拔2050米,在南方來說,還算是一座高山。

據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省裏的專家到這座山上探測,發現有鎢礦等,隻是由於交通不便等原因,沒有開采。

而山腳下,是一大片桃樹,到了春天,真是“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一條大河,叫“金溪”河,名字的來源,據說是這裏有金礦,溪水如金,河流由西至東流向。

山泉水彙流成河,水流量很大,一年四季幾乎沒有斷流過。

這條河流,可以說是史家村的生命之河:灌溉著400多畝稻田。

一些村民還會到河裏捕魚賣錢,補貼家用。

金溪河,碧波蕩漾,乘一條小船,喝一壺小酒,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至於梯田,完全是山後麵的一大片稻田,因為大山的落差,形成了梯田。

春天插完秧,從山上往下看,好像一個個臉盆,裏麵盛滿了綠色。

這裏的風景確實不錯,不會比香格裏拉差。

偶爾,周末會有幾個驢友到這裏爬山,看起來,他們很享受這裏的風景和環境。

村子裏那些曬太陽的老人家對這群不速之客充滿了疑惑,心想:為什麼他們要來這裏爬山,累個半死,還笑哈哈,吃著硬邦邦的饃饃,喝著山泉水,好像很有味道似的。

對於史家村的村民來說,他們要爬山,主要是去放羊,或者到山上挖竹筍等換錢。

可是,史家村最致命的問題是交通極不方便。

這裏離坪上鎮50公裏,離山峰縣80公裏,山路十八彎,沒有遊客能到這樣漂亮的風景區來旅遊。

俗話說:窮則思變。

可是,說易行難,對於史瓊仁一家來說,和村裏大多數家庭一樣,大家窮慣了,想變也變不了。

鎮上三天有一個集市,史家村的人要去趕集,得早上4點就起床。

他們要步行5個小時,才能到集市上。

當然,也有個別人像史錢,他有全村唯一的一輛摩托車。

他隻需要一個半小時去趕集,有人以搭上他的摩托車為榮。

史錢無非是有一個好爸,在北方某城市做麵包,據說發了財,家裏經濟條件改善了。

史錢還在讀高中二年級,否則,他也跟父親出去做麵包,離開這個窮山溝,以後就在城市買房不回來了。

史瓊仁可沒有史錢那麼好的命,他今年高五,也就是高三畢業沒有考上大學,補習了兩年。

史瓊仁的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靠作六畝薄田過日子,根本存不到錢,家裏窮得叮當響。

史瓊仁和弟弟史瓊漢讀書,把家裏掏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