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開局天崩,自幼殘疾(1 / 2)

“如果我能夠,我要寫下我的悔恨和悲哀,為子君,為自己。”魯迅先生在《傷逝》中開頭這樣寫道。

張愛玲在《紅樓夢魘》的開頭也說過,人生三大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

在這裏還要再加一恨,四恨魯迅先生沒有寫出一篇完整的長篇小說。

如果說故事的開頭總是驚人的相似,那麼結尾呢?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這八個字足足概括了很多偉大的小說家。

曹雪芹,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這些人都是抱恨而終老,他們是天才,但是又是彗星的一閃。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那麼的獨一無二。

逸塵翻開他多年前的日記本,這本日記本伴隨了逸塵整整三十個年頭。

書皮是純黃色的,本子的扉頁他寫下了他的座右銘。

想想這三十年的風風雨雨,三十年的記憶像暴風雨、更像洪水猛獸一般湧入了他的腦海中。

這種感覺就如同連續喝了三瓶飛天茅台一般,酒入腸的那一瞬間,還沒有察覺到他的烈。

等回過神來,才發現後勁是那麼的大。

時間拉回到1990年,這是逸塵出生的年代。

那個時候,是物質貧乏的年代,逸塵的母親在24歲的時候生下了他。

逸塵的父親叫逸榮,是一位木匠。

據逸塵的母親方芳回憶說,那個時候政治風聲緊,逸榮經常在方芳家門口站崗。

方芳回憶起逸榮,總是滿臉的嗔責和滿意。

十幾歲的孩子,站在方芳家的門口,每天將過往的糧食收拾殆盡。

方芳的家人自然對逸榮十分不滿,但是一來二往,兩個人眉來眼去。

無巧不成書,天公作美,逸榮經過幾年的努力娶了方芳。

這才有了逸塵,逸塵對於他的父親的一輩,總是羞於啟齒吃的。

而對於母親的一輩,確實口口相傳。

盡管逸塵知道這樣不對,盡管逸塵家小時候和他二伯家連在一起住。

逸榮的父親,早就離世了。

逸榮父親的有個弟弟叫散財,也就是逸塵的爺爺,還健在,不過年級也已經開90歲了。

爺爺散財的老婆叫淑賢,逸塵小時候就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

等逸塵記事的時候,方芳生了二胎,叫逸回。

當然散財也有自己的兒子,名叫逸寶。

不過他年紀比起逸榮小了整整十四五歲,但是逸塵依舊叫他二爸。

童年的生活就是這樣開始的,逸塵、弟弟逸回、爺爺散財、奶奶淑賢和二爸逸寶,一家五口生活在一起。

逸塵的二爸排行老五,所以逸塵也叫逸寶五叔。

總之,逸塵的親爺爺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散財卻隻有一個兒子。

逸塵常常聽爺爺散財講起他年輕時候的故事,散財滿臉的皺紋,眼睛紅腫而顯得小小的,不過說起話來卻慷鏘有力。

散財講起他二十多歲的時候,當兵的故事,在北疆打土匪。

說到盡興處,不僅激動地精神抖擻矍鑠起來。

說到逸塵的二爸,逸塵對他的印象不太深刻。

小時候,那個時候逸塵剛上小學,才6歲,不過逸塵的二爸已經16歲了,兩個人相差了整整十歲。

十六歲正是上高一的年紀,可是在逸塵所在的姚村,要上初中高中是要去鎮上的。

所以,逸塵的五叔逸寶是很難見麵的,隻有在逢年過節,或者放假的時候,才有機會和他見麵。

無論是弟弟逸回,還是爺爺散財,亦或者奶奶淑賢,還有二爸逸寶他們都有很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