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6章 三場比試(1 / 2)

蕭峰連連冷笑大聲道:“很好!郭夫人既然已認定蕭峰是小人,那就當我全沒說過。聞得郭大俠武功蓋世,蕭峰不才今日特來領教!”

郭靖沉吟道:“今日初識蕭將軍的氣度,郭靖是很佩服的。隻是你是蒙古的大將軍,有些話雖有道理!但我們不得不慎重考慮,蓉兒心直口快,若有得罪的地方,請蕭將軍多多包涵。”他頓了頓道:“蕭將軍是契丹人為何要相助於蒙古人?我看蕭將軍也不是貪圖榮華富貴之輩,可否將其中原由說與郭靖聽聽?”

蕭峰聽了黃蓉的話,心裏本來甚怒。但見郭靖始終沉穩不移,不為其妻所動,對自己以禮相待,所說的懷疑之話也合情合理。當下壓住怒氣道:“好吧!郭大俠既然以禮相待,蕭峰說說也無妨,信不信悉隨尊便。蕭峰今日不是來搖尾乞憐,更不是來行騙的!”他這話當然是說給黃蓉聽的,他頓了頓正色道:“我父母雖是契丹人,但我是在中原長大,養父母是中原人。小時候我亦曾蒙少林僧人教過武功,後來我才回到北方契丹人聚居的地方臨潢城。臨潢多年以來受蒙古人的欺壓,逼得臨潢城裏的軍民奮起反抗與蒙古人打了幾十年的仗,因蒙古南邊的戰事不斷,臨潢又是一個小城,所以蒙古人並沒把臨潢放在眼裏,隻是不停地派些遊兵散勇擾城。饒是這樣也已搞得城裏民不聊生,他們不敢出城打獵,不敢出城放牧。我們契丹族世代以打獵牧羊為生,這樣一來城裏的百姓已沒有了活路。我回到臨潢城之時,正逢忽必烈南邊戰事不緊,他親自帶了幾萬大軍壓於臨潢城下,說來也是我之過,在這之前我因故受了重傷被新月公主所救,和忽必烈有過幾麵之緣,後來為了救兩名被忽必烈關押的契丹人,我闖牢救人將那兩名契丹人帶回了臨潢。忽必烈大軍壓境有一半原因是衝我來的。當時我無計可施,唯有一人出城迎敵,想將忽必烈製住逼他下令退兵。不想蒙古軍中竟有金輪法王這樣的高手,我被他纏住根本分不出身來擒忽必烈,蒙古大軍將我團團圍住,他們若一湧而上我必死無疑。”

“啊!金輪法王!”郭靖低呼一聲他聽得出了神急道:“後來怎麼樣?”他可是領教過金輪法王的厲害的,知道此人的武功不在自己之下。

“正在我和金輪法王比拚內力之時,忽必烈竟下令不準旁人向我動手,然後他折箭為誓說:隻要我罷鬥他保證從此不再與我們為難,永結萬世之好。”

黃蓉插言道:“你獨闖忽必烈幾萬大軍之事我也有所耳聞,隻是我不明白的是他在如此大好形勢之下為什麼要講和,他完全可以將臨潢城踏成平地!”

蕭峰道:“不錯!當時我也是這樣想,但他已在幾萬大軍的麵前起了誓。其時我們又毫無還手之力,他的承諾讓臨潢城的幾萬百姓免了殺身之禍,我當時隻有感激他、絕不懷疑他,我和金輪法王罷鬥後領著忽必烈進城,到了城裏他拿出蒙古大汗的手令封我為東遼大將軍,其時我才明白忽必烈講和的條件就是要我做蒙古的大將軍。我若不答應,駐在城外的幾萬蒙古鐵騎立時就會攻進來血洗臨潢城。”

郭靖聽畢點點頭道:“蕭將軍神勇無敵,忽必烈素來愛才,難怪他會在大好勢形之下與你講和,一切都是為了收服你。”

蕭峰苦笑一聲道:“蕭峰隻是一介粗人於兵法一竅不通,忽必烈王爺待我雖厚,但我實在厭惡了兩國之爭,攻城掠地無論哪方輸贏死傷的都是那些無辜的將士,受苦的是老百姓,莫說我不會行軍打仗,就是會我也不想領兵打仗。”

郭靖撫掌道:“說得好!要是天下人都和蕭將軍一般宅心仁厚,天下真是太平了。隻可惜蒙古人天性好鬥,天下任何一片土地他們都想占為己有。”

蕭峰歎道:“郭大俠在蒙古長大,對蒙古人的脾性理解深刻。蕭某身負幾萬族人的安危,迫於無奈才答應做這東遼大將軍。大宋畢竟是養育蕭峰之地,我實是不願看到襄陽城破生靈塗炭。”他頓了頓道:“好了!我該說的都說完了,信也罷不信也罷!今日我是來救新月的,你們若要把我也留下,這就動手吧。”他想黃蓉一直要置他於死地,此次送上門來她更不會講什麼江湖規矩,與他單打獨鬥多半會一擁而上群起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