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束語—由雅典奧運會想到的(1 / 1)

本文初稿殺青時,正是雅典奧運會比賽進行期間。由恢弘壯觀、匠心獨運的開幕式,到中國奧運軍團在摘金奪銀中所出現的種種變數,再聯想到2008年將在我國舉行的第29屆奧運會的主題和會徽都側重於突出“人文奧運”,不禁感慨良多,浮想聯翩。雅典市長巴科揚尼斯曾詮釋:這屆奧運會不僅是一個體育盛會,它還將同希臘的文化和藝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雅典的奧運會確實做到了,雅典所具有的魅力,正是其悠久的人文曆史與現代奧林匹克精神的完美融合。人文的主題貫穿了整個開幕式的全過程。人與自然如此地和諧統一,人文與人類的曆史文化生活如此地須臾不可分,這對一向賦予體育以社會政治意義的中國來說,在解讀中必將感覺到一種較大的反差。我國運動員在這屆奧運會的表現與事先的預料大相徑庭,有的強項讓人大跌眼睛,如體操,而有的弱項又讓人為之一振,如網球。從這背後透露出來的是奧運金牌不能承受之重,是“強國情結”不能釋懷之因。有人說奧運會是和平時期的“戰爭”,這有一定的道理,但再繼續追問下去,戰爭又是為了什麼?顧拜旦為什麼要在希臘的雅典首倡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大家都知道奧運會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讓誰更快更高更強?

因此,我們應該從奧運比賽過程中收獲更多的東西,而不僅僅是璀璨的金牌,不僅僅是綜合國力的展現,不僅僅是現實的社會政治意義。所以,北京2008年“人文奧運”口號的提出,應該說更接近奧林匹克的精神。我們期盼著北京奧運在更高層次上、更大範圍內、更深程度中更完美地體現奧林匹克精神,進而分享奧林匹克運動給全人類所帶來的人文關愛!把話題拉回來,在人文精神方麵,教育是否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描繪更遠的憧憬?做出更大的貢獻?注目曆史,環視現實,放眼未來,我感歎的是:人文是曆史的神話,更是現實的力量;人文精神需要呼喚,更需要培育;人文教育需要加強,更需要善待;人文課程需要改善,更需要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