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瓶子成精啦!(1 / 2)

“各位遊客在看這件瓷器的之前,我們必須了解一下。

汝窯瓷器是宋徽宗時期燒製,窯址為河南寶豐清涼寺,在宋代“五大名窯”中素有“汝窯為魁”之稱。

汝窯天青色瓷器表麵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

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如珍寶。

雖然古代各種工藝品的製作能夠達到很高的標準,但是製作環境的苛刻依然是個硬傷。

在古代,“天時”可能是影響 “天青色”瓷器製作的關鍵因素,這裏便有一個流傳的民間說法。

當時製作經典的天青色瓷器時,“天時”因素——“雨”是一個關鍵因素。

天青色是需要在相對潮濕的環境下,才能烤製出的色彩,而古人因為技術原因,往往隻能等到煙雨天,才能做出這樣的藝術品。而大自然的雨,往往是不可控的,雨大了,會太過潮濕,色彩不夠透亮;雨小了,又會濕度不夠,顯得過於清淡無光,由此可見天青色的難得,也不禁佩服古人的智慧。

故也有了 “天青色等煙雨”這句經典歌詞。”

導遊引導遊客看向自己身後的展品,臉上全是欣賞美麗事物的讚歎,無論看幾遍,每次看見這件汝瓷花瓶,都會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每次來到汝瓷花瓶周圍都會有種放鬆心情的感覺,甚至周圍的空氣都會更加清新。

“這就是汝窯魁首之一的舒月,瓶身上自然呈現雲舒月展的花紋所以被賜名為舒月,而且它被譽為顏色最完美的‘天青色’汝瓷,其造型呈現完美,一出窯就被譽為禦品,直接收錄皇宮,作為曆代皇帝的心頭寶。

我們應該慶幸,這件舒月汝瓷運氣完美,每當天下有戰亂之時,就會有人提前將它轉移,不然我們就沒有機會見證這等國寶。”

導遊笑著和遊客們開著玩笑。

燈光下,器皿發出淡淡的青色反光,整個瓶身都顯得熠熠生輝,在它的光芒下,周圍那些同樣年份的古董都顯得黯淡無光。

但隻是這一件展品,周圍就被圍得水泄不通。

拍照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每個路過的人都會對著它連連讚歎。

隻是他們看不見,隨著人們從它麵前走過的時候,都會多多少少留下一些看不見的金色光暈。

那些光暈會自覺來到瓶身上,讓原本就光彩奪目的汝瓷更加耀眼。

隨著時間流逝,天色逐漸黯淡,整個博物館也陷入了安靜之中,原本絡繹不絕的遊客逐漸散去,隻剩值班的人員時不時路過留下的腳步聲。

周圍陷入安靜,不多時,原本安靜待在展台上的天青色汝瓷顫動了一下。

外界天空原本漆黑的天空逐漸發生變化,朵朵紅雲慢慢出現在博物館上方,隱約能看見細小的閃電,隻是這些閃電像是敷衍一樣,隻是閃爍幾下,就下班了。

紅雲出現,像是召喚了下方的瓷器。

一道流光閃過,展架之中那件瓷器消失不見。

博物館房頂上倒是多出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