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間因為夾雜了利害關係、人事關係,今天的好搭檔,明天卻有可能變成對手。所以為了保護自己,最好別輕易將感情放到同事身上,隻要合乎禮貌,一般的人情就可以了。下一回,當某同事向你訴苦,不妨改變一下態度。依然關心對方,但不要單獨關心。即是說對方找著你,你明知他有大量“苦水”,可以多邀一位同事一起去開導他。對方講的是私事,倒不妨客觀地給他分析,但提意見時請避重就輕。“我以為這件事不一定是好事,但我的意見並不全麵,奉勸你重新將整件事分析,再決定對策。”若對方煩的是公事,那麼你隻宜當聽眾了,以免卷入無謂的漩渦。
在許多時候,你一時口快,或者誤以為對方早已知曉,總之是無心之失,將有關某同事的小秘密泄漏了出來,怎麼辦?
例如:
你與某甲吃午飯,某甲明明與某乙表麵上很友好,所以你以為對方一定對某乙之事了如指掌,於是說話隨便得很。你問:“某乙那天碰釘子,真是倒黴!”對方瞪著雙眼反問:“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呢?”當下,你明白碰釘子的是你自己,如何“補救”?
你可以這樣答複對方的問題:“我是說某乙那天遲到卻碰巧遇到上司罷了。”隨便找一個小事談談,裝作一派漫不經心,然後快快另找一個話題,將對方的注意力分散。
這種錯誤,其實隻有你自己知曉,所以沒有慌亂的必要。裝作無知,擺明你是什麼也不知道的。這樣,即使事情搞大了,起碼泄露的人不是你!當然你更萬萬不該自動向當事人謝罪。
在很多情況下,你隻應該做個聽眾。如你的兩位好同事由親密戀人宣告各走各的路,而他倆又分別向你訴苦,數落對方的不是。本來,別人的情史跟你無關,但礙於同事一場,你是沒有理由掩耳跑開的。其實,做個聽眾倒是不妨的,隻是最好別做惟一的聽眾,因為容易陷自己於困境。總之,保持距離乃是上上之策。不參加意見,也不費神去理解,對你有益無害。
言多必失要三思而行
說話技術與你一生升沉榮辱大有關係,因此不可不知說話的七忌八疑:
第一忌:老於世故的人,對人總是唯唯諾諾,可以不開口,情願學金人之三緘其口,實行其“庸言之謹”。比方你對他說話,他有隱私的事情惟恐人知,你偏在無意中說著他的隱私,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認為你是有意揭破他的傷疤,他便恨你入骨。
第二忌:他做的事,別有用心,他極力掩蔽,不使人知。你對他的用心知之甚深,他雖不能斷定你一定明白,終是對你十分猜疑。你便處於兩難境地,既無法對他表明不知道,也無法表明決不泄露,那你將何以自處呢?你惟一的辦法,隻有假作癡聾,若無其事。
第三忌:他有陰謀詭計,你卻參與其事,代為決策,認為得當。從樂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從悲觀方麵說,你是他的心腹之患。你雖守秘密,從不提及此事,不料另有智者,看得一清二楚,說得明明白白,那麼你就難逃走漏消息的嫌疑,無辦法的辦法,你隻有多親近他,表示絕無二心,同時設法偵知泄秘的人。
第四忌:他對你尚無深切的認識,沒有十分信任,你偏力求討好,對他說極深切的話,即使采用,但試行結果卻不怎麼美妙,他一定疑心你有意捉弄他,使他上當;即使試行結果很好,你未必增加好感,以為你是偶然看到,實際又不是你的力量,怎好算你的功勞,所以你還是不說話的好。
第五忌:他有罪過被你知道,你認為大大的不對,不惜維護正義,直言勸諫,他本惟恐人知,你去揭破,他自十分慚愧,由慚愧而忿恨,由忿恨而與你發生衝突,你又憑空多了一個冤家,你還是不說的好,即使勸告,也以婉轉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