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麵把握判斷
(1)含義: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
(2)基本特征:
① 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肯定判斷/否定判斷)
② 判斷有真假之分(真判斷\/假判斷)
(3)判斷的表達: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但是,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並不表達判斷。
(4)類型:
①簡單判斷【不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性質判斷(直言判斷)、關係判斷。
②複合判斷【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條件判斷)。
二、正確運用簡單判斷
1.性質判斷:
(1)分類以及邏輯結構:
全稱肯定判斷(如:所有\/一切商品是有價值的。)
全稱否定判斷(如:所有\/一切理論不是真理。)
特稱肯定判斷(如:有些中學生是團員。)
特稱否定判斷(如:有些中學生不是球迷。)
單稱肯定判斷(如:小明不是運動員。)
單稱否定判斷(如:小明是中學生。)
(2)性質判斷主謂項的周延情況規律【!高考考點!】:
主項看量項,單稱周延,全稱周延,特稱不周延;謂項要聯項,否定周延,肯定不周延。
2.關係判斷
(1)對稱性關係【包含兩個對象】:
對稱關係(反對來成立)。如:甲和乙是同學。
非對稱關係(反過來不一定成立)。如:甲認識丙。
反對稱關係(反過來一定不成立)。如:甲比丁大三歲。
(2)傳遞性關係【包含三個對象】:
傳遞關係(反對來成立)
非傳遞關係(反對來可能成立)。如:甲認識乙,乙認識丙。
反傳遞關係(反過來一定不成立)。如:甲是乙的兒子,乙是丙的兒子。
三、正確運用複合判斷
(1)聯言判斷:至少包含兩個聯言支
聯結詞:“並且”、“既……又……”、“不但……而且……”、“雖然……但是……”
邏輯性質:當且僅當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聯言判斷才是真的。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聯言判斷就是假的。【簡化:全真則真,一假則假。】
(2)選言判斷:至少包含兩個選言支。
聯結詞:
①相容選言:“或者……或者……”
②不相容選言:“要麼……要麼”、“不是……就是……”
邏輯性質:
相容: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它的選言支至少有一個是真的,也可以全是真的。如果沒有選言支是真的,那這個相容選言判斷就是假的。【一真即真,全真也真,全假則假。】
不相容:不相容選言判斷是真的,它的選言支中有且隻能有一個是真的。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選言支是真的,那麼這個不相容選言判斷是假的。【隻能一真,全假全真都假。】
(3)假言判斷:包含前件和後件,後件依賴前件而成立。
聯結詞:
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如果……那麼……”、“一旦……就……”、“隻要……就……”、“倘若……則……”
必要條件假言判斷:“隻有……才……”、“除非……不……”、“沒有……就沒有……”
充要條件假言判斷:“……當且僅當……”
邏輯性質:
充分條件:前件真,後件一定真;後件假,前件一點假。【有前必有後,無後未必無前。】
必要條件:後件真,前件一點真;前件假,後件一定假。【無前必無後,有後未必有前】
充要條件:前件真,後件一定真;後件假,前件一定假;後件真,前件一定真;前件假,後件一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