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遇到“杜蘇芮”
浩瀚的太平洋上。巨浪滔天,暗流湧動。
汪忠誠站在最頂端在駕駛艙,透過船首慘淡的燈光,看著一浪高過一浪的巨浪瘋狂撲打在駕駛艙的玻璃上,緊咬牙床,香煙燃盡燒到手指竟毫無察覺,煙灰掉落在地板上隨風飄散。
這是今年第9號台風“杜蘇芮”。“杜蘇芮”為2017年太平洋台風季第19個被命名的風暴。“杜蘇芮”名字由韓國提供,意為一種猛禽。
今年“杜蘇芮”又卷土重來,眼看逃不過今晚了。
黑暗的駕駛艙裏,跑過船的船員都知道,船舶晚上航行的時候,駕駛台是不可以有燈光的,燈光會影響船員對外麵海上的物體的視線。今晚值班員趙人傑在船舵前操控這艘1000噸捕魚船。
他是汪忠誠的同學和戰友,也是這艘漁船的二副與合夥人。趙人傑早已是滿頭大汗,汗水順著油膩膩的脖頸滾落下來。
“右打舵,船首右舷頂風全速航行。氣壓在不斷下降,風力逐漸增大,此時船位是處在台風的危險半圓的前半部,是最危險時刻”
汪忠誠一邊緊盯駕駛台內部的儀器,時刻參考雷達上的物標以及海上的物標燈光。一邊觀察風向變化,指揮著二副趙人傑。並打開廣播。
“船上所有人員注意,立即起床,穿上救生衣和救生設備,原地待命!”
......
昨天汪忠誠就接到了岸上指揮中心無線電和衛星電話通知,要求全速返航離開台風中心,立即到避風場所避風規避今年第9號台風。
可現在漁船雷達顯示前方就有大片魚群。這在祖國近海不可求也不可遇到巨大財富。
如果空艙返回,全船16名船員的工資,十幾天以來高昂的燃油費和其它費用,現在返回至少要損失100萬元人民幣。這是現在他們三人不能承受的壓力。
遠洋捕撈至少要在海上漂泊半年,因此員工工資遠高於近海捕撈50%以上。在現有資源狀況下,一般捕1噸魚需要消耗半噸油,加上冷藏運輸費用,在遠洋漁業生產成本基本固定的情況下,遠洋捕撈的收益全靠捕撈量,可以說是高風險、高收益的行業。
此外,遠洋捕撈的漁民們不僅麵對經濟成本的考驗,而且還必須經得住寂寞的考驗。
朝迎旭日張帆,晚伴夕陽下網。對外麵的人來說可能會很有意義,但對漁民來說,這是一段艱辛的旅程。每一次遠洋捕撈,他們需要每5個小時起一次網,最少一天有時隻能睡4個小時,下網、起網、分揀魚貨是他們海上生活的全部……
為了這一次出海,汪忠誠與趙人傑還有王鐵鬆三人已經把家底全部押上了。王鐵鬆是汪忠誠的高中同學,研究生畢業後在一家國企工作過。
昨天下午接到返航通知後,三人在駕駛艙抽了兩盒煙,問候了杜蘇芮的祖宗十八代後。決定不返航,趁台風的風眼還未填塞,對流尚在衰弱期前抓緊捕撈,然後到60海裏外的一個島嶼避風。
昨天早晨6點開始遇到大的魚群到晚11點左右,船艙上基本上裝的滿滿的了,這是汪忠誠他們自出海捕撈以來最大、最豐收的魚獲了,並且多是金槍魚、三文魚、比目魚、大黃魚、銀鱈魚等極珍貴品種,這一船魚獲靠岸至少值1000萬元了。
有了這一船魚,去他娘的貸款催收,去他娘的法拍房,去他娘的醫院,天天像催命的牛頭馬麵似的,讓人時刻不得安寧。
漁船迎著一眼看不到頂,如山一般的巨浪起起伏伏,如一片樹葉飄在咆哮的海麵上。12級以上的狂風旋轉著、肆虐著這群要錢不要命的人,同樣是催命,汪忠誠覺得還是台風傳遞出的仁慈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