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 章 我究其一生都在學會愛自己(1 / 1)

“姐姐前段時間做兼職賺了一點小錢,姐姐給你買一個小禮物寄給你好不好?”

“謝謝姐姐,姐姐最好了。”

我經常會給妹妹買一些我童年所沒有的禮物,譬如新衣服、小發夾、銀手鐲。

銀手鐲是很多女生都藏於心中的一個執念,小時候看見有的女孩子手上戴著一個亮晶晶的銀鐲子便會羨慕不已。

我知道那是代表平安的物件,我也很想要。

可是我不敢開口和父母要,因為我知道家裏太窮了,我也知道他們一定會說:“以後有錢了再買。”於是轉頭給我戴上了一條紅繩。

“這也是代表平安的意思。”

直到這條紅繩已經發黑,我也舍不得扔掉,那是在我記事以來父母第一次對我那麼溫柔,但是我長大後有了經濟能力還是第一時間就給童年的自己補上這個缺陷。

我就是一個小女生的狀態,我妹妹就是一個小時候的我。

“長大後第一個養活的是小時候的自己。”這句話誠然就是現在的我的狀態。妹妹自出生不久,母親就已經離開了這個城市,所以妹妹的童年的母愛很多都是來自嬸嬸和我。

我的第一對發夾,是怎麼來的?

“媽媽,我想拜托你一個事情。”收拾完碗筷之後我輕輕問了她一句,“明天去集市可以幫我買一對夾子嗎?”

母親嚴厲的目光在我身上打量,最後停留在我額前的劉海,好像在問:就不能剪短嗎?

“媽媽我可以自己出錢,這裏有三塊錢,我以前和爸爸去趕集的時候看過了,它賣三塊的,我可以自己付錢。”

第二天傍晚我在燒火,母親趕集回來了,她踩著高跟鞋挎著最新款的包包走進了這個有些灰暗的廚房,她從包裏拿出一對紅色的夾子很粗暴地扔在地上:“拿去!”就這樣,有一隻夾子上的裝飾物已經掉的差不多了,幸好,還有一個是完好的。

母親和父親鬧離家出走的那一天,我跪在母親的車前求她不要走,她說要不是因為我們,她早去死了。

我很害怕未來沒有母親的日子,覺得那真是比世界末日還可怕的事情,一個家庭沒有了母親,誰又來充當母親的角色?

是年僅14歲的我。

我不願意讓妹妹的童年像我一樣也如此糟糕,我已經在盡量給她一個美好的童年。因為我知道有的人可以用童年去治愈一生,而有的人卻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其實我也有過一個鐲子,父親在我高中時很癡迷於買快遞,快遞裏麵有一個附贈品是一隻鐲子,很劣質,一眼就能看出是假的。弟弟妹妹很開心,但是弟弟說男孩子才不要戴這樣女氣的東西,妹妹試戴了一下說太大了,給姐姐吧。這才到了我的手上。

但是沒多少天它就變形斷掉了,我也沒扔,一直用盒子裝起來放在書桌前,也算是讓自己不要忘了第一個鐲子的來曆。

東野圭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我們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隻能盡量打好它。

後來平平淡淡地過去了很多年,身邊的親戚雖然也會年年問我母親在哪裏,有她的消息嗎?

我說我也想知道。

我也許並不想知道。

也許沒有消息是最好的消息。

離開我們之後我也想清楚了很多事情,母親也隻是母親,也是第一次做母親。對愛情不滿意的她有權利反對,她有權利過她想過的生活。

可是媽媽,生活真的好難啊。我沒有可以回憶的幸福的童年,長大了之後也找不到讓我有歸屬感的地方,但是媽媽,我真的還是好希望你會過得很幸福。

雖然我的父親母親用錯的方式,讓我成長了,他們給我養成缺愛、敏感、懷疑花錢內疚、極端偏執的性格、對親情期待過低、讓我人生某一段的日子過得好鬱悶。我很想恨他們,可是我做不到,我也不知道應該恨他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