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縣城外的一片樹林中,張業帶領的教中骨幹已經等候多時,按張角給出的方法,先派出探查情報的幾人都陸續返回。
得出的情報基本都相同,門衛和巡邏的與往常無二,鬆懈無比,也無人討論太平道的事,同時沒見到莽虎,這樣就省了很多事,天黑關閉城門之前,眾人都得以進入了城中。
平靜一夜,次日正采購鐵器的張業突然聽到縣中捕快正吆喝招募青壯,說這幾日會有吃不上飯的流民想騷擾縣城,協助守城就是護衛自己,還有賞錢拿,他便加快了采購速度,匆忙回到客棧之中,這明顯是起事已經讓縣令知曉。
張業挑選的客棧離城門隻有六七百步,窗戶還是麵向大道的,正好能看到縣令布置的義勇招募台,他觀察一天下來,估摸報名的人有五百多。
這可不妙啊,今日就有五百,明天少說也有三百,這樣算下來守城的人就接近千數了。
有城牆護衛,人數相差不大,侄子他們強攻應該希望不大了,那隻有自己奪門成功才有機會。
城牆上站滿估計能站一半的守軍,剩下的一半在城下,自己的50人怎麼可能鬥的過,一打十,還有佩刀的,他沒有一點信心。
想了半宿,張業招集了最為親近的兩人,張江與張猛,告訴了他們現在的處境。
“小江,小猛,賢師將這等重要的事交給我們,就算打不過,我也準備一博,不能辜負賢師,你們怎麼看。”
想的時間雖久,卻不代表有用,張業沒想出什麼靠譜的主意,但他明白,無論如何這奪門之事也要發動,誰讓他們已經造反,造反的頭頭還是自己的親侄子。
“業叔,既然是招募義勇,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說話的是張江。
“你的意思是?”
“小侄是這樣想的,咱們可以把人分成兩部,一部分去應召義勇,賢師領大軍攻城的時候,咱們去應召的義勇不上城牆,專往城門上靠,等打起來混亂的時候,裏應外合一起奪城門。”
“小侄想以後也做大老爺,所有願意帶一部分人去應召義勇,等業叔你領人衝門時,我就砍翻幾人,製造混亂。”
張業是比普通農民聰明一些的人,頓時明了,暗道妙極,他心中此計恐不亞於自己那位侄子的安排,便應諾了。
又一日,張角正領兵往王家莊而去,張江也聚集了二十人前去應召義勇。
在張角的預計中,王家莊應當要血戰一波,可實際上卻是兵不血刃的拿下,這樣反而讓他有些失望,攻城之前讓軍士見血的想法不能得以展開,隻能暗罵一聲這個王糧官真是沒種。
錢帶得走,可糧食不能,王家莊有七百多戶,與張家莊人口相差不大,但他們靠近縣城,更為富庶。
現在秋收才剛剛開始一個星期,就在前天,那王糧官已經迫不及待收取了部分稅糧,比莽大慶那廝還可惡,現在府中存糧接近了二十石,還有幾頭大豬,想來是為了幾個月後的新春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