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節湖廣填四川(1 / 1)

西部大開發:300年前的一次移民入蜀

話說清朝初年,被稱為“天府之國”的四川盆地結束了連綿不斷的戰事,張獻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在凶殘的清軍圍剿下已全軍覆沒;滿人殺漢人、漢人殺滿人的爭戰,也在疲乏和倦怠中匆匆結束。傳說中的張獻忠雖然有萬夫不當之勇,但也敵不過清朝政府的千軍萬馬和強弓硬弩。戰亂平息以後的四川,像一個久病初愈的老人,終於露出了荒蕪的土地和衰敗的城垣。昔日繁華富貴的蜀中景象現在已成明日黃花,代之而起的是大片拋荒的土地、無數觸目驚心的傾頹家園,空中盤旋的鴉群和四周怪叫的野獸構成這一時期的特殊背景。

史籍是這樣描述當時的荒涼景象的:堅固的城垣被夷為平地,雜草樹木從瓦礫間生長起來,過去家禽繁衍、人煙稠密的農家庭院中出沒著成群結隊的老虎,這些被稱為“吊睛白額大蟲”的凶猛動物,懶洋洋地邁動著粗壯的四肢在廣袤的巴蜀大地上散步。《〈雍正〉四川通誌》以傷感的筆觸描述當時的情形說:“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采菖遷徙,丁口稀若晨星。”經過上千年生息和繁榮的四川在遭此劫難後,人口已經變得比早晨的星星還要稀少了。

麵對這一片觸景傷懷的淒涼景象,四川湖廣總督蔡毓榮、四川巡撫張德地等地方官員憂心如焚,他們紛紛向康熙皇帝上奏道:“皇上,現如今的四川盆地可真荒涼淒慘啊,這種淒風苦雨人煙稀少的狀況根本就與‘天府之國’名聲不符;因為人少地荒,我們真心誠意想多收點稅賦來孝敬您老人家都很困難,是不是想個法子把其他省份的人民遷移一些到四川來?這樣,既有利於地方政府的稅收,又有利於大清朝廷的基業,您老說是不是呢?”為了使遠在京城的康熙皇帝能夠及時批準這項移民政策,他們還在奏疏中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比如:可將那些因躲避戰事而逃竄他鄉的四川老鄉“查令回籍”;其餘省份若有那些遊手好閑又無家業的人,也可令當地政府逐一登記,然後“轉報四川”,再由四川“差官接來安插”;各省若有貧苦農民攜帶妻子兒女入蜀開墾者,準入四川籍,不得為難盤剝他們。為了鼓勵四川和其他省的地方官員招徠移民,甚至還相應地製定出各種獎掖政策,如:“無論本省外省文武各官,有能招民三十家入川安插成都各州縣者,量與記錄一次;有招募六十家者,量與記錄二次。”招募的戶數越多,升官發財的機會也就越大。

地方官員的熱情像火焰一樣被煽動起來以後,官府又對肯來四川的外省移民發話了:“你們到四川來墾殖,千萬不要害怕,官府保證在五年內不收你們的稅;另外,你們在初入四川時,凡是見到有撂荒的土地,都可以大膽地圈占,官府不管你們采取用腳步丈量的方法也好,用芭茅杆插占的方法也好,總之都一律認賬。”如此一來,移民們的情緒也被鼓噪起來。他們早就耳聞“天府”富庶靡麗的名聲,如今又出台這麼多優惠政策,何樂而不為呢?

康熙皇帝本是曆史上少見的有遠見卓識的皇帝之一,這時他坐在紫禁城幽暗的書房內批閱著四川送達的奏疏,心裏感到一陣陣絞痛。是啊,四川這麼肥美的一塊土地怎能讓它白白荒廢掉呢?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他提筆寫下了一份名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的著名詔書,詔書大意為:

朕承襲先帝的遺統稱製中國,感覺自己的執政能力非常一般,心中愧疚,怕對不起祖先對不起人民。今日幸得四海升平,八方安定,貢賦的征收情況也能逐年遞增,這才稍微適了朕的心願。現在朕唯獨痛惜西蜀一隅,自從這塊肥沃土地遭“獻賊”蹂躪以來,土地未能開辟,田野未能整治,荒蕪得已有些年頭了。這兩年四川貢賦的征收情景尤其不能令朕滿意,雖然勉強征收一毫一厘,卻不能滿足朕的用度和國庫開支,我曾經打算加征江南、江西的稅費以解燃眉之急,但朕又不忍心加重上述二地人民的負擔。今有二卿具奏陳言:說湖南湖北的人丁十分稠密,土地和人口的矛盾正在日益加劇。今朕特意下詔給戶部,要他們飭行川省、湖南等處文武官員知悉,凡有願意到四川開墾的黎民百姓,任由他們通往,毋得設置關隘加以阻撓。等開墾時間達到六年以後,稍有積蓄再候旨起科加收賦稅,凡是地方官員招募移民有功者,朕將另行嘉獎,給他更高一級的頂戴和官職。

康熙皇帝當時非常關心四川的賦稅征收情況,他對征收一點四川的“毫厘”之稅,卻不能供他在位的用度感到強烈不滿,因此下定決心要重振四川“天府膏腴”之美名,以滿足國庫充盈的用度和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