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經驗畢業等於失業放下身份從零開始(1 / 3)

畢業等於失業,並不是我們常說的剛畢業就因為找不到工作而失業。而是指畢業了就應該主動放下自己“天之驕子”的架子,丟掉自己大學生的身份,從零開始。隻有這樣,才能贏得更多的工作機會,贏得更多用人單位的青睞。

放下身段,就業路更寬。

找工作不像“談戀愛結婚”,一定要找到自己十分中意的人,人生的就業路很長,不要隻看眼前的一時利益。

自古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大學生一直被稱為“天之驕子”。但是隨著高校連續擴大招生規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逐漸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許多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發出了“畢業就等於失業”的感慨。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使就業的形勢更加嚴峻。在困難麵前,大學生們不應該怨天尤人,而應該改變的是自己的就業觀念,站在那裏等、靠、怨、盼是沒有出路的。

徐曼上大學時學的是播音與主持專業,原本計劃想找份在電視台或者電台做主持人的工作,可一直找不到。她後來想在大公司找份文員的工作,可是找了很久也找不到,投出去的簡曆都是石沉大海,沒有回應。主動聯係徐曼的都是保險公司、電話營銷之類的工作。可是這跟徐曼自己的期望相差太大。她認為這是中學畢業生就能做的工作,她如果去做那些工作,大學就白讀了。於是她陷入了非常迷茫的境地,一方麵自己想做的工作找不到,另一方麵能找到的工作都是她不喜歡的,看著自己的同學都陸陸續續地和用人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隻有她還在尋找,她越來越感到焦急。

許多年輕人上大學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出人頭地。盼望著畢業後找個好工作,在單位裏做個白領,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和車子,這些也是當代大學生所推崇的。無論有什麼樣的想法都是正常的,也是應該的。但是,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們應該改變自己原有的思維和觀念。如果還是抱著小城市不想去,小企業看不上,專業不對口的不想幹這樣的想法,那麼,隻有一條路可以選擇,畢業就等於失業。很多時候並不是自身的能力有多低,而是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太高了。

在一所重點大學學習信息技術管理的小韓對自己的求職目標十分明確,工作地點要在北京或者上海,工作單位必須是跨國企業或者是知名大型企業。薪水必須保證在5000元以上。他按照自己的標準招了大半年,也沒有找到一家合適的接收單位。

像小韓這樣的大學畢業生有自信、有勇氣是好的,但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給自己準確定位,一味地高標準定位,盲目性太強了。這樣把自己框死在狹窄的就業範圍內就容易高不成低不就,在求職過程中也會屢屢碰壁。因此,腳踏實地,把過高的期望值降下來十分重要。

曾經有人給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寫過一封信,問自己應該怎樣做才能就業。馬克·吐溫回信說,在麵試的時候給用人單位提出最低要求,無償工作。在工作期間用心去工作,當你發現自己發展到了公司沒你不行的時候,你就可以向公司提條件了。

比爾是哈佛大學機械製造專業的高材生。和許多人的命運一樣,在求職時屢屢碰壁。於是,他采取了一個特殊的策略——假裝自己一無所長。

他先找到一家著名的機械製造公司人事部,提出願意為該公司無償提供勞動力。公司考慮到不用任何花費,便分派他去打掃車間裏的廢鐵屑。

一次,公司的許多訂單紛紛被退回,公司董事會為了挽救頹勢,緊急召開會議商議對策,當會議進行一大半卻未見眉目時,比爾闖入會議室。在會議上,比爾對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釋,並且就工程技術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總經理及董事會的董事見到這個編外清潔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詢問他的背景以及現狀。比爾當即被聘為公司負責生產技術問題的副總經理。

原來,比爾在做清掃工時,利用清掃工到處走動的特點,細心察看了整個公司各部門的生產情況,並一一作了詳細記錄。他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搞設計,獲得了大量的統計數據,為最後一展才幹奠定了基礎。

如果我們也有比爾這種放下身段、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有在平凡中求偉大的品性,那麼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無法放下身段的人,通常在關鍵時刻,仍然不屑去做不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工作;無法放下身段的人往往在關鍵時刻,依然不屑向自己看不起的人低頭。因此會讓自己無論再如何努力,也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

放下身段,也就是說要放下你的學曆、放下你的家庭背景、放下你的身份,讓自己回歸到普通人。同時,也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和議論,做你認為值得做的事,走你認為值得走的路。大學生們如果真的做到了這一點,那麼就業就不再是個難題。

別做有學曆沒能力的人。

行走職場,文憑固然重要,但自己的實力更為重要。在工作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使自己成為真正有競爭力的人才。

22歲以後的年輕人為了剛起步的事業,總是要奔走在大大小小的招聘會上,去麵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他們的心理預期與崗位實際收入難免落差很大。對於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企業和求職者的共識就是:剛畢業的年輕人普遍缺乏有效的實踐經驗,難以在短時間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變。換句話說,年輕人的學曆,遠沒有經驗來得重要。

“諸葛亮出山前沒帶過兵,可為什麼現在的企業卻要求我們要有工作經驗”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是說。這是因為,高分低能的現象依然還存在,而且十分嚴重。有些高學曆的年輕人說起理論知識來滔滔不絕,可實際操作起來卻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應付不了。

有這樣一部分年輕人,他們不一定就是高學曆的人。但他們卻懂得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地充實自己,使自己的能力不斷地提高。他們在實踐工作中積累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這部分知識實際上已經轉化成了自身的能力。比如說協調能力,社交能力和專業技能。他們能很好的處理好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困難,為公司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在公司中有了一定的發展。

江泓是一名大專畢業生,畢業後他在本市的一家酒店裏找了一份工作,幹的是端盤子刷碗的活。酒店不小,同時進入的還有別的院校的學生,相比之下,隻有他一個是大專生,他因此覺得自己矮別人一截。但是,在為期15天的試用期中,他卻表現得比其他的學生勤快,屬於自己的、不屬於自己的工作他都是搶著幹,並且毫無怨言。別人嘻嘻哈哈聊天的時候,他卻是滿頭大汗。試用期過後,同來的十個人隻剩下三個,包括他。

有一天,一個外國人進入他們酒店,一屋子的服務員都傻了眼,把目光投向他們三個。可兩個本科生卻你推我讓,最終還是江泓大方地走到顧客麵前不卑不亢地說“MayIhelpyou?”然後用有限的英語資源解決了老外吃飯、住宿的問題。經理知道了這件事特意表揚了他,幾天後還提拔他做了前廳領班助理。經理的理由是:年輕人,不會可以學,但有些東西是學不來的。江泓後來還很留心跟領班學怎麼做,領班不在的時候他自己也能獨當一麵。用他自己的話說:“工作能力的展現是使你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不再將學曆作為首要條件,因為企業的發展是靠合適的人在適合的崗位上發揮最優的作用。如果綜合能力不強,高學曆隻能成為企業高成本的負擔。企業用人在遭遇學曆PK能力時,肯定是選擇後者。

聶強是一名財經類大專畢業生,他的各門專業課都學得很棒,在校時也參加了很多社會實踐。因此,聶強對自己的求職還是很有信心的。但當聶強踏進人頭攢動的招聘會場時,卻傻了眼,隻見每一個攤位的展板上都寫著“要求本科以上學曆”。聶強第一次覺得專科生是如此沒有分量,於是連遞簡曆的勇氣都沒有了。

第二天,聶強調整了心態,認真打理了一下外表,決心以自己的特長去說服招聘方,贏得機會。聶強鼓起勇氣去應聘省內一家知名企業集團的會計。好不容易擠進人堆,遞上求職材料,對方一看是專科生,立即把材料遞還給聶強,說:“沒看見展板上寫的嗎?我們要本科以上學曆的。”聶強趕緊說:“你別急,你看我有外語、計算機的等級證書,有很豐富的社會實踐的經驗,很多的本科生也許還趕不上我呢!”趁對方一愣的瞬間,聶強又跟上說:“你看,我還發表過不少文章,還是學生會幹部,法律本科也快修完了……”招聘人員又接過聶強的應聘材料認真看起來,最後說:“你這小夥子還真夠有韌勁的。你留下來吧,呆會兒我們再談談。”聶強終於以一名專科生的身份擠進了這家大企業,而且是唯一的一個。

聶強的經曆告訴我們,學曆低並不是影響就業的決定性因素,隻要你有能力,並以自己的實力去衝擊求職目標,找一份理想的工作並非難事。

所以說,年輕人不要因為自己的學曆低而苦惱、自卑。與其怨天尤人、唉聲歎氣,不如充分利用在校時間,拓展自己的社會實踐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增加自己在就業市場上的籌碼。畢竟,大多數用人單位更看重人的能力,而非學曆。

走出象牙塔更需要學習。

不要以為出了校門、拿了文憑,學習的曆程就結束了,即使你已擁有了足夠的資格證書,依然還有些知識結構上的缺憾需要彌補。

古人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尤其是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的今天,如果不堅持學習,不斷在學習中提高自己,就會被社會無情的淘汰。而現在也有些人對此觀點比較淡漠,認為自己是名牌大學畢業,是碩士,是博士,已經掌握到了足夠多的知識,隻有那些大專生,那些沒有多少文化的人才需要學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