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很多版本的三國演義都是以這首《臨江仙》作為開頭的,可是您知道嗎?這首臨江仙的作者可不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而是明代文學家楊慎。
從生辰上來看,楊慎比羅貫中晚生了158年,那他的臨江仙,咋就成了三國演義開篇詞呢?有一個說法是,把楊慎的《臨江仙》加進《三國演義》的是明末清初一個叫毛宗崗的人。毛宗崗仿效金聖歎刪改《水滸傳》的做法,對羅貫中的原著進行了刪改,開篇的《臨江仙》就這樣被加入三國演義了。現在流行的120回的《三國演義》基本上是毛改本的。
閑話少說啊。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朝立國790年,其中西周存續了275年,東周存續了515年。曆史的滾滾車輪到了東周末年的時候,中國曆史進入了最為混亂,王朝更替最為頻繁的春秋戰國時期。
唉,說到這裏我想吐一下槽。這段曆史我真不喜歡。因為什麼你知道嗎?傷害性不高,侮辱性很強啊。記不住啊,梳理了很多遍,到現在都還記不全啊。反正最終打來打去,爭來爭去,最後秦國一統天下。
打死秦始皇他也不會想到,他創立的秦朝在他那爭氣的兒子手上很快就土崩瓦解了,僅僅存在了14年。
反正又是打來打去,最後有個叫劉邦的人,自導自演了一出“芒碭山斬白蛇”的神話電影,收獲了無數粉絲,統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漢王朝。
整個漢朝,包括西漢和東漢啊,一共存續了407年,經曆了29個皇帝,最後傳到了漢獻帝。這個漢獻帝啊,就是漢朝的末代皇帝。
三國的故事,就是發生在漢獻帝時代。
末代皇帝一般都很昏庸無能,漢獻帝也不例外。說起來,也不能全怪他。要怪就得怪他爹以及他爹的前一任皇帝也就是漢靈帝和漢桓帝。
桓帝這哥們絕對有病,也不知道他咋想的,在他手下,好人得不到重用,他偏就喜歡宦官。到了漢靈帝時代,桓帝執政時候留下的問題依然存在。
大將軍竇武和太傅陳蕃一起輔佐靈帝。這時候有個叫曹節的宦官大權在握,竇武、陳蕃商量著想除掉他。這哥倆智商估計不在線,還沒開始行動呢,就被曹節給知道了,殺曹節不成,被反殺了。這樣一來呢,你想啊,宦官就更猖狂了。
漢靈帝上任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69年四月的農曆十五。漢靈帝召集大臣在溫德殿開會,剛坐上龍椅,突然,隻見大殿的一角狂風驟起,一條大青蛇,從房梁上飛了下來,蟠在龍椅上。漢靈帝哪見過這架勢,本來就慫,直接嚇暈過去了。侍衛們也很害怕,撒腿就想跑。轉念一想,不能跑啊,跑了不僅是失業的問題,估計小命都沒了。這才急忙把漢靈帝救走。人模狗樣的百官嚇得是四處奔逃,四處躲避。也就是那麼一會會吧,蛇不見了。
緊接著,開始狂風暴雨,雷電交加,還夾雜著冰雹,一直下到半夜。那個年代,建築材料不咋地,建築技術也不咋地,那些建築哪受得了這麼折騰,被雨淋壞,被風吹壞,被冰雹砸壞的房子是數不勝數啊。
漢靈帝上任第四年,也就是公元171年的2月,首都洛陽地震;然後,颶風掀著巨浪,海水倒灌,沿海居民被大浪卷入海中無數。光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78年,甚至出現了老母雞變成了公雞的想象,其實無非就是表明後宮和宦官幹政。6月初一,溫雄殿中飛入了十餘丈黑氣。7月份,宮殿內又出現了彩虹。現在想想,彩虹出現在宮殿內,不是很好看嗎?朋友們,你聽說過“白虹貫日”沒有?古人會把這些反常的自然現象統統認為是不祥之兆;這還沒完,還有一個叫五原的地方發生地震,天崩地裂。該著倒黴,連老天爺都看不下去,災害連綿不斷,怪事接二連三。
漢靈帝一臉懵逼,就問群臣,你們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有一個叫蔡邕的議郎上奏,他言辭誠懇的說彩虹落到地上,母雞變成公雞,這都是外戚和宦官幹預政治所導致的,上天震怒啊。皇帝心想,你說的很對啊,但是有什麼辦法呢,外戚和宦官勢力太大,我又打不過,怎麼辦呢?隻好說要去個洗手間,緩解一下尷尬氣氛。
壞人無處不在,這事被曹節看到了,這幫家夥哪能放過蔡邕啊,於是他就告訴同夥。唉,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沒過多久,他們就找茬陷害蔡邕,蔡邕被罷官免職。
這個時候一共有十個宦官,分別是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他們合起夥來作亂,被稱為“十常侍”。
皇帝也不是啥好玩意兒,也可能是因為害怕,他對張讓還無比的尊重和信任,還稱他為幹爹。
你想啊,朝政都亂成啥樣了?老百姓不反才怪呢。起義軍像黃蜂一樣,“嗡”的一下蜂擁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