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最尖端戰力(四)(1 / 2)

此時魯玉滿的迫榴炮機器人部隊已經在河岸一側展開,開始進行遠程重火力支援,60輛迫榴炮重型機器人及其支援部隊分為三組,各組保持距離,準備多個預留陣地。一組迫榴炮群開火後馬上自主移動,二組迫榴炮群負責掩護及反擊,最後一組迫榴炮群保持戰場支援態勢。各組開火後迅速機動,轉移到備用陣地展開,循環交替射擊,確保部署的機動靈活。

智能化裝備主打的就是反應速度和火力強度,通過犧牲一定遠程性能實現了輕量化和自動化,一個迫榴炮機器人在行進中展開僅僅需要20秒,自動裝填係統可以確保在半分鍾內投送20發炮彈,一分鍾內迫榴炮機器人已經完成發射並離開了發射炮位,增程彈藥和製導炮彈極大拓展了火炮的攻擊範圍和能力,理論上一個迫榴炮機器人的火力強度已經相當於一個傳統的陸軍火炮營。

戰場雷達根據敵方炮彈參數確定了敵方火炮位置,一組立即還擊,20台迫榴炮機器人按照30秒20發齊射模式攻擊,完成攻擊後馬上收起支架,六足機器底盤快速移動,5分鍾後就完成了變換陣地再展開的戰術動作。僅僅2分鍾後剛才一組開炮的位置(實際攻擊被平移到模擬區)已經落下了敵方的炮彈,在敵方炮彈下落過程中智慧戰場AI聯動二組迫榴炮群開火還擊,兩分鍾後模擬區域“敵方炮兵陣地”一片火海。

得益於智慧戰場AI的強大信息處理能力,智慧戰鬥序列的火力反應速度完全超越傳統指揮模式。07智戰部隊反應速度快,打完就跑,回擊迅速,可以壓著對方炮兵打。幾輪炮戰後,魯玉滿的炮兵打得06集團軍火炮完全不敢開火。

智戰部隊的特點是體係的投入十分巨大,相對體係而言單體機器人的價值微乎其微,因此在戰鬥中對機器人傷亡因素的考慮放到次要位置,戰術製定往往采取猛打猛衝,快速穿插,不計損傷的方式。“消滅”重裝甲營後白刃的仿生機器人部隊繼續向前推進,06集團軍如臨大敵,馬上收縮兵力擺出防禦姿態。白刃指揮攻擊單元向集團軍正麵移動,吸引集團軍戰場火力遠離己方穿插路線,其餘仿生機器人戰鬥組快速向敵後穿插。

一個三“人”仿生機器人戰鬥小組的火力遠超過一個步兵排,而且機動性超強。很快集團軍一側防禦陣地被衝得七零八落,損失慘重。後方支援部隊火速趕到被仿生機器人衝擊過的陣地,看到的僅僅是被打殘的“殘骸”,根本連機器人部隊的影子都看不到。此時攻擊單元的仿生機器人早就回到己方防禦陣地內,正在進行彈藥和能量的補充及少量的修理維護。

仿生機器人戰鬥單元的衝擊完全將06集團軍的推進體係打亂,仿生機器人穿插單元此時也已深入到“敵後”,麵對的是06集團軍的各專業化旅。

特戰旅和空中突擊旅有一定地麵作戰能力,但缺乏重武器,對白刃威脅不大。其它各旅基本屬於支援部隊,隻具備一定的防衛能力。殺到後麵白刃覺得非常疲憊了,一個集團軍,光勤務支援旅的重型運輸卡車就有一千多輛,還有大量的油料、維修、工程、掃雷等等各式車輛,“破壞”這些裝備,“消滅”附屬人員,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何況還有那麼多的空白區域需要掃蕩清理。

最為關鍵的電子戰部隊和集團軍野戰指揮部卻始終沒有找到。

白刃確實找不到,06集團軍的野戰指揮部壓根就不在後方,此時06集團軍司令的野戰指揮車就在一線突擊的三個合成旅“品”字形的中央。

集團軍司令員田亮將軍覺得主帥就應該靠前指揮,才能最迅速和準確地了解戰場態勢,做出最為正確的決策。現代戰爭特種作戰模式多樣,哪有什麼後方?和作戰部隊待在一起才是最安全的。後方被端的消息傳來,田亮將軍閉上雙眼,此時他心中感歎的不僅是這場演習的敗局已定,而是一個時代的落幕,戰爭方式終究要向無人化演進嗎?人類士兵終究不是智能化機器人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