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接儀式完畢,07智戰部隊的構成趨於明朗化。
指揮節點構成:
楚強,前方總指揮節點,精英機器人支隊指揮官;
夏清雨加入07智戰部隊,負責空中掌控,空中力量指揮官;
白刃,突擊力量,仿生機器人支隊指揮官;
魯玉滿,中堅力量,重裝戰術機器人支隊指揮官;
柏尊,機動力量,通用機器人支隊指揮官;
付雲鵬,戰場控製,戰爭堡壘支隊指揮官;
何秋月,信息處理,戰場支援,戰場聯合支援機器人支隊指揮官;
段茜,遠程火力控製,遠程火力支隊指揮官。
智能化裝備構成:
仿生機器人,機體模擬人類身體結構,思維模式模擬人類士兵的戰術反應。特點是動作靈敏,行動迅速,體能強悍,個性化AI具有極強的學習能力。仿生機器人以戰術班組為基本作戰單位,每班組由3名仿生機器人組成,三名“士兵”火力分別傾向於遠火(反器材狙擊槍)、近戰(小口徑加特林機槍)、反裝甲(小型反坦克/防空導彈)。三個作戰班組組成一個作戰小隊,每個小隊還分配1~2名具備偵察、支援、信息節點等功能的特殊仿生機器人。小隊之上還設分隊、支隊和特定任務單位等等。
重裝機器人,統一采用六足機器人底盤,外觀看上去裝甲厚重,身形粗壯,可搭載不同任務模塊。迫榴炮機器人的六足底盤上,簡單粗暴地背著一門短管速射大口徑迫榴炮。發射大口徑增程製導炮彈,自動裝彈機供彈,兼顧火力投送的距離、強度和精度;加特林機器人,集中兩門30毫米六管“火神炮”,炮台所向,炮管旋轉,彈藥傾瀉而出,恐怖的射速,配合穿甲子彈,令人望而生畏;反裝甲機器人,六足底盤上搭載的是“天啟”坦克的炮塔,125mm和55mm口徑火炮左右開弓,交替開火,兼顧攻堅能力和火力壓製;破拆機器人,遇到難以撼動的堅固堡壘,首先用六足攀附上去,用腹部緊貼破拆部位,根據情況合金鑽頭、激光切割、化學腐蝕、液壓衝擊,各種強拆手段應有盡有;噴火機器人,炮塔可以實現360度全向噴火無死角,後部配置長臂噴火槍,由多個多自由度關節層層連接,實現了柔性伸展,完全伸展開可達15米,能夠深入到建築內部實現火焰“消殺”。
通用機器人,具有公路模式和山地模式兩種形態,並且不同模式間切換非常迅速。在山地模式時用四足行進,從形態上看更像是機器版的猛獁象,能夠適應大部分地貌。公路模式時四肢收起,外側四輪落地,像極了一台大型四驅越野車。通用機器人頭部位置安裝有標準武器站,具備一定的自衛能力。腹部可掛載一個航空標準集裝箱,集裝箱可以配屬為不同的功能模塊,使通用機器人兼具運輸、攻擊、防衛、後勤等功能。
所有裝備中戰爭堡壘最為龐大厚重,六隻機器腕足更加粗壯,雖然行進速度不快,但是適合各種地貌。戰爭堡壘的作戰平台高度集成化,五個作戰單元分別是高平一體彈炮單元(一門1130速射炮和藍劍30區域防空導彈的組合體)、電子戰單元、探測單元、導彈巢單元、自動槍榴彈單元。五個作戰單元被整合成一體戰鬥係統,當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戰場聯合多用途機器人是各種專業化支援機器人的總稱,涵蓋通訊機器人、電子對抗機器人、修理機器人、排雷機器人、架橋機器人、救援機器人、醫護機器人、建築機器人、偽裝機器人、核生化探測機器人等等,應有盡有。
無人遠程火力,包含各類自行進遠程火箭炮,近程、中程戰術導彈、巡航導彈無人發射平台等等,所有裝備都高度智能化,並適合空中運輸和投放。
空中力量分為無人機投送力量、無人機作戰力量、無人機支援力量。投送力量指運—30機群及旋翼運輸機,空中作戰力量涵蓋無人殲擊機、無人攻擊機以及安放在各種發射平台的無人機群、戰場巡弋飛彈等等,支援力量主要包括戰場監視、電子戰、通信類無人機等等。
最精貴的是精英機器人,這類機器人是不惜花費高昂代價製造出的少量性能達到極致的人形戰鬥機器人,對比仿生機器人,反應更快,力量更大,能量儲備更多,身體更靈活,防護也更為強大。由於材料稀有,製造困難,裝備的數量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