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島略微外飄,直通甲板寬度達到79米,明顯是要留出足夠空間用來起降翼展較大的飛機。兩條並列電磁彈射器軌道從艦艏延伸到甲板後部,竟然比航母上的彈射軌道都長得多。彈射軌道後方有一台雙層往複式大型升降機,圖例上一架飛翼布局的飛機正從升降機平台上移出準備進入彈射起始位置,下方的一個平台已經降到底層機庫,牽引車正把一架同樣的飛機牽引到平台上。艦船尾部有半浸沒式閘門,手冊上介紹在緊急情況下飛機可以在海上降落從戰艦尾部回收。

底層巨大的立體飛機存儲庫取代了傳統兩棲攻擊艦的氣墊船艙,立體機庫內飛機分三層存放,結構非常緊密,每層停放著36架折疊翼隱身中型運輸機,飛機代號運-30。

運—30采用飛翼布局,機翼可向內折疊,外形類似小一號的轟—20,由無人智能化操控係統控製。運—30依靠特殊設計的重型電磁彈射器彈射起飛,機艙兩側安裝兩台渦扇—21C矢量發動機,兩台矢量發動機前方各配置一台由主發動機傳動軸提供動力的升力風扇。降落時主發動機噴口旋轉90度向下噴射,同時升力風扇的上下方蓋板打開,主發動機傳動軸驅動升力風扇旋轉,吸取上方空氣從下方噴口噴出氣流提供前端升力,飛控係統精確調節各發動機、升力風扇的進氣及推力大小方向等參數,實現飛機自主垂直降落。運—30除了運輸功能外,兼具偵測、電子戰、網絡中心戰等多任務能力。為了實現一機多用,運-30的模塊化機艙配備了多樣化的載荷模塊,攜帶製空模塊可以在空中收放兩架攻擊—45型無人殲擊機,攜帶武器模塊時可投放精確製導炸彈或發射中遠程空空、空地、空艦導彈,另外還可配置反潛、空中加油、電子戰等模塊。采用最新航發技術的運-30航程達到8000公裏,可以實現快速全球到達(超過作戰半徑可由空中加油機接應)。

甲板下方大片區域配置給智能化裝備庫,裝備庫內是緊湊排列的一個個模塊化艙室,模塊化艙室內部是整齊堆疊的一層層“航空標準集裝箱”。

進入戰備狀態時各型智能士兵和裝備都折疊進入小型航空標準集裝箱,升降機將運-30運輸機從底層機庫提升到裝備庫,每十個航空標準集裝箱從軌道滑入一架運-30貨艙。運-30貨艙內部預裝有兩架串列布置的旋翼運輸機(此時兩架旋翼運輸機的旋翼支架和旋翼都處於折疊狀態),每架旋翼運輸機的載貨框架可以固定五個航空標準集裝箱。

運-30一次攜帶兩個滿載的旋翼運輸機在戰區外投放,旋翼運輸機在空中打開四個折疊的側麵旋翼支架,四個旋轉半徑達8米的旋翼同步打開,依靠氣流帶動旋翼旋轉提供一定升力(類似空中三蹦子原理)。水平推進發動機位於旋翼運輸機中部,初始同樣為折疊狀態。中高空階段依靠旋翼旋轉在降低下落速度的同時產生電能驅動水平推進發動機。低空階段旋翼運輸機依靠自身電能驅動水平推進發動機,同時帶動升力旋翼提供升力實現低空飛行。旋翼運輸機在六千米至八千米高空投送可不耗費自身儲存電力實現50~80公裏的水平機動,依靠自身儲存電力超低空機動距離可達100公裏。空投時旋翼運輸機減速並下降到“樹梢”高度,部分智能化裝備可以直接“跳”到地麵。采用緊急著陸方式時,集裝箱直接落到地麵,利用外部安全氣囊緩衝著陸。一個航空標準集裝箱可以裝載十名折疊狀態下的仿生機器人及裝備,一架次運—30可以攜帶100名仿生機器人或者一具戰爭堡壘。

0178艦的戰力核心就是智能化機器人部隊及其強大的遠程投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