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遠東冰災(1 / 2)

日本已經走上了絕路。

不過劉清還是給了崇仁一個希望,那就是隻要脫離日美同盟,中國也許可以給日本一線生機。畢竟中國不同於其它國家,它是一個內斂的國家,隻要不威脅到它的安全,很多時候,中國都是采取了忍讓的態度。

中國現在提出來的疆界,至少第二條是可以談的。當年尼布楚條約用的是最差的第三方案,也就是現在的疆域,中國人要一雪前恥,這肯定不現實。

幾千萬日本人在苦寒之地,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而單靠美國,那就是死無葬身之地。

日本隻能在夾縫中求生存。當然,現在的戰略最好是采取模糊政策,美國一定不會放棄已經得到的利益,鷸蚌相爭,日本能不能當這個漁翁,要看日本政府的智慧。

崇仁帶來的智囊團一想,似乎也沒有別的辦法。所以帶著這一方案回去了。崇仁卻不肯,他說日本搖擺在中美之間,裕仁隻會拿他當棋子用來用去,他不想過這種生活,寧願像劉清一樣過平凡的日子。

1940年,遠東的氣候格外寒冷,日本冰封萬裏,連渤海和黃海全部凍上了。整個北海全部凍成了一片。鄂霍次克海的冰封越過了千島群島。這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冰災。

戰爭在天災麵前微不足道。連蘇聯這個時候也顧不得那麼多,在遠東尋求中國和日本的合作,當然主要是中國的合作。

中國允許蘇聯和日本用礦產品來換取糧食和保暖衣物,帳篷的產品。為此,日本已經顧不上什麼軍事威脅,搶通了騰達到阿爾丹的道路。

美國也不敢在這個時候提什麼條件,繼續幫助勘察加和楚科奇半島的日本人越過這個寒冬。

1940年1月。被命名為後羿的大推力火箭在銀川騰空而已,它帶著一百噸的太空核心艙開始了太空之行。這次是不帶人的,但是救生艙裏帶了一個猴子。它不僅要試驗人類是否能夠在太空生存,還要檢測這個小型的救生艙返回地球的能力。

為了這次發射,宇航中心準備近三年之久。方案反反複複論證和實驗了不知道多少次。結果非常完美。

當核心艙的中央電腦自動啟動,核反應堆自動啟動,通訊係統將控製室和救生艙裏的圖像傳回來時。

這個發射控製室異常安靜。

巨大的玻璃牆後麵,海森堡和玻爾一幹人愣愣地看著這一切,此時他們沒有感到自己是科學家,而像是一個小學生。

奧本海默更加是臉色慘白。他知道美國也在實驗火箭,但是箭體同樣龐大,卻連音速也才勉強超過,推力有限,非常不穩定。他知道美國也在做核試驗,但是是做炸彈,而中國已經把核反應堆做的這麼小,還能發射到宇宙。這不是一點半點的差距,這就是大炮和長矛的差距。

葉挺和聶榮臻都笑了:“不要驚訝,我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我們的科技是為了整個人類的生存,而不是個別人用來賺錢。這裏的研究人員十多萬個專利,在你們眼裏可能會是一筆巨額的財富。但是這隻是很普通的知識,能夠傳承給後代的知識。僅此而已。”

葉挺笑著說:“我們把你們請過來,一方麵是因為你們的核研究可能會被運用到不適宜的地方。大家都很清楚原子彈的威力,我們不希望它們被用在戰場上。”

葉挺看著這一百多名被情報部門定為天才的外國人:“我想你們應該明白,科學是無止境的,所以你們到了這裏,隻會人盡其才,不會被埋沒。當然,這種追求是在科學上,物質上也許趕不上你們以前的待遇。如果你們還有家人或者朋友需要幫助,我們也會盡量想辦法。但是出於種種原因,你們的身份將會保密。也許戰爭結束後,你們才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