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勸說族長(2 / 3)

“溪丫頭你這話說得沒錯,這段時間很多族人看到做生意賺銀子快,所以地裏的莊稼也不怎麼管了,撒上豆子就以為萬事大吉,實在是大為不妥。”臨仁義自己也在反省,這段時間他也是以為有了銀子就能壯大臨氏一族,現在看來未必是那麼回事。

“可咱們祖祖輩輩都在地裏刨食,日子還是越過越苦,族人們這也是沒辦法。”臨仁和也知道臨青溪和臨仁義都說得很有道理,但是他們都是種了幾輩子莊稼的人,還不是手裏沒點兒銀子。

“族老阿爺,你們雖然祖祖輩輩在地裏刨食,可是你們種田的方法是不對的。族長阿爺和族老阿爺應該已經發現今年秋收的時候,我家田裏的糧食收成是全村最好的,就是地裏種的菜也比村裏其他的要好。種子都是一樣的,但最後的果實卻有差別,最關鍵在於種地的過程。”臨青溪說道。

臨仁義他們在秋收的時候,的確看到老臨家的收成比其他家都要好,明明都是一樣的種子和土地,但是種出來的糧食卻是不一樣的,這也是他們一直在奇怪的地方。不過,他們現在似乎明白了因為什麼。

“溪丫頭,你說這地要怎麼種?”臨青溪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那麼她就應該是有辦法。

“種地簡單也不簡單,我在老阿爺那裏學了一些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我阿爺現在都知道了,以後族裏的人可以來請教他。另外,咱們臨家村土地不少,荒地更多,我建議族人先開荒,然後把荒地變良田。田裏除了要種糧食,還要種蔬菜,糧食可以吃,蔬菜可以賣,這樣就先不愁吃喝了。壯大臨氏一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千萬可不能急!”臨青溪就怕臨仁義他們急功近利,這樣的話,好事也可能變壞事。

“可要是地多了,那麼多的菜都能賣出去嗎?”臨仁和有些擔心地說道。

“族老阿爺,這些事情你們就不用擔心了,其實,我還有一件事情瞞著幾位長輩,一年多前我認了一個師父,他就是咱們福安縣的縣令。我還有一個想法,經過三年大旱,楚國現在最缺的就是糧食,如果咱們臨氏一族手裏有足夠多的糧食,並且找準時機低價賣給皇上,那麼到時候臨氏一族得到的就不僅是皇上的稱讚,還有天下百姓對咱們臨氏一族的敬意。”臨氏一族的族長和族老心中最想要的是什麼,臨青溪已經很清楚,那麼她就幫他們一把。

臨仁義他們沒想到臨青溪小小年紀竟說出這樣的話來,還想和皇上做交易,難道這神仙教過的弟子就是不一樣?還有,她不但與仙有緣,還和神探縣令陸誌明是師徒關係,看來這小丫頭真是太不簡單了。

不過,臨青溪的話太有誘惑力了,讓臨氏一族得當今聖上器重,又讓天下百姓交口稱讚,隻是想象一下那樣的盛況,臨仁義他們心中就滿足極了。

“溪丫頭,你這樣做是不是有些風險?且不說,咱們族裏能不能種出和皇上進行交易的糧食,就是這種地也要靠老天爺,還有,咱們這隻有一條山眉河,種莊稼沒水也不成。”臨遠山不得不說出實際的問題,如果到時候臨青溪說得實現不了,那她就不是臨氏一族的福星,而是會被人人埋怨的災星了。

“阿爺,您說的我也明白,這隻不過是我最終的想法,我說過種地的過程很重要,壯大臨氏一族的過程也很重要,可能是三年、五年,也可能是三十年、五十年,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拔苗助長,那麼最後隻能失敗。我隻是提出我自己的想法,具體族長阿爺你們要怎麼做,還是要你們自己拿主意。”臨青溪沒有攬責任的習慣,尤其是像這樣的大事。

“你們都怎麼看?”臨仁義問起了幾位族老。

“我覺得溪丫頭說得很對,咱們這豆腐生意雖然能賺些銀兩,可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更何況豆腐的秘方,咱們都上交給了皇上,臨氏的子子孫孫要是都靠賣豆腐養家糊口,咱們也有些愧對先人。”

“沒錯,想當初,咱們臨氏一族也曾是名門望族,怎麼能讓族人都淪落成商賈子弟呢。再說,當今聖上最看重的便是士與農,隻要咱們把地種好,把咱們族裏的子弟教育好,那麼就會得到當今聖上的青睞。”

“其實得不得到聖上的青睞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沒人敢小看咱們臨氏一族,你們想想,要是咱們臨氏一族手裏有吃不完的糧食,並且廣行善事給百姓發糧,誰會不說咱們臨氏一族是仁德一族。”

……

當其他人在各抒己見的時候,臨青溪適時地低下頭保持沉默。三年,她隻需要三年的時間,如果臨仁義他們肯選擇聽她的,那麼三年的時間她就能實現自己的計劃,到時候,隻要這中間不出意外,她就可以不用再顧忌其他人了。

最後,臨仁義和幾位族老的討論結果,就是將現在的豆腐生意交給族裏幾個善於經商的人打理,然後規勸族人開荒種田,並且挑選出一些人跟著臨遠山、臨青溪學習如何更高效地種地。

臨青溪對於這個結果非常滿意,她要把大眉山臨家村,不,是碧湖周邊的村村落落都用農田織成一張密網,然後讓自己的家鄉徹底變成楚國最大的一個農業生產基地。

族長臨仁義和幾位族老的決定,在臨家村引起了很大的風波,很多村民剛剛嚐到做生意帶來的甜頭,臨仁義這時候卻說讓他們去開荒種田,大家都有些不願意。

這天,天上飄著零星的小雪花,臨家村的老老少少都聚在了村中央祠堂前麵最大的一塊空地上。

“族長,這豆腐生意可是咱們族裏的,您怎麼能就交給臨成、臨榮和臨安他們三個呢,這太不公平了!”臨旺財第一個跳出來表示反對,他好不容易能在族裏的豆腐生意上撈點油水,這要是交給總看他不順眼的臨成那幾個人,自己的好日子就沒了。

“是呀,族長,當初您可是說好的,這豆腐生意咱們族人都有份兒,現在您讓大家都去地裏刨食,卻把賺銀子的機會給了臨成他們,是不是太偏心了!”臨成、臨榮腦子活,做生意很在行,所以很受族長和族老的喜歡,但有些村民心中就不舒服了。

“就是,就是!”聚在一起的村民有的開始小聲附和起來。

臨仁義臉色一沉,大聲說道:“好呀,你們要是覺得吃虧,也可以接手族裏的豆腐生意,然後去縣衙摁一個自願為商的手印,然後來找我就行了。”

有些村民當即就不吭聲了,雖說做個農人很辛苦,但說起來比商人要好聽多了,商賈子弟不但不能入朝為官,就是出身商賈的女子也不好找婆家。

“族長,咱們不過是小本買賣,怎麼能算得上是商人呢。再說,農家人去鎮上賣點東西也是正常,怎麼能和商人一樣,還摁什麼手印,這不是自降身份嗎!”臨旺財覺得臨仁義在誇大其詞,真實情況根本不是這樣的。

“哼,你們都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咱們族裏的豆腐生意都做到了雲州府城,怎麼能算是小本買賣。縣令大人早就派人找過我和幾位族老,讓我去簽下為商的契約文書,以便繳納商稅。如何是商,如何是農,你們各個都應該心裏清楚。”臨仁義嚴肅地說道。

“族長,臨成他們就自願為商嗎?商人可是比做工的地位還要低賤!”有村民大聲說道。

“臨成、臨榮、臨安,你們三個出來,自己說!”臨仁義朝著人群喊了一聲。

於是,臨成、臨榮和臨安走了出來。

臨成首先說道:“我是自願成為商人的,我是個孤兒,農人也好,商人也好,對我來說都沒什麼不同。我和我娘子都不太會種田,就會做點小買賣。”

臨榮也簡單地說道:“我也是自願的,沒什麼可說的,比起種田,我更願意去賣豆腐。”

臨安也說道:“我也是自願的!”

三個人都說自己是自願為商,其他人也不能說什麼,一旦打上商人的烙印,日後出門肯定會被別人指指點點的,這裏祖祖輩輩以地為生的人,還是不太願意做商人的。

“你們可還有話要問?”臨仁義又問道。

“族長,咱們不想當什麼商人,就在族裏的豆腐房上工,每天有個二三十文就可以了,沒必要一家人都耗在地裏吧。”有些村民提出了自己的異議。

“你們要是這樣想、這樣做也行,不過我話說在前頭,咱們臨家村這些荒地可都是要開墾出來的,而且官府有文書,誰開墾算誰的,有朝一日,你們要是後悔,可別怪我現在沒提醒你們。”

很多時候嘴皮子都磨爛也不一定能改變他人的想法,還不如讓他們後悔一次,才能長記性,臨仁義不打算再縱容任何族人,他要讓他們知道,路是你們選的,不要怪任何人。

“大家聽我說,族長都是為大家好,隻有安分守己地種好莊稼,咱們才不愁什麼,你們不要被眼前這一點兒小利迷花了眼睛。誰養一大家子人都不容易,上工自然是可以的,隻是也不能丟了咱們祖祖輩輩依靠的土地。”

都把族人困在地裏也確實不是辦法,畢竟家裏沒有餘糧,人還是活不下去,打點短工掙些錢,也是有必要的。所以,臨仁和覺得種地要放在首位,上工可以放在第二位。

“土地自然不能丟,來年開春咱們多開出幾畝荒地就是。”有些村民覺得臨仁義和臨仁和都是對族人好,丟什麼也不能丟了莊稼。

“族長,溪丫頭她又是賣醬菜,又是開豆腐乳坊,她是不是也去縣衙摁了手印?”老臨家如今因為臨青溪日子越過越紅火,臨旺財早就嫉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