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在即,看著遍地的金黃,農人的心中因豐收而充滿久違的喜悅,不過,對於今年秋季大豐收的老臨家來說,高興的同時更多的是發愁。
愁,愁什麼呢?臨遠山愁的是地太多,老臨家的幾個孩子整天都忙得不見人影,根本不夠人手收莊稼;臨青溪愁的是,她為了收集更多的種子,幾乎把地裏大部分的蔬菜都醃製了起來,看著擺滿院子的一個個大水缸,她想不發愁都難。
這天,臨遠山和臨青溪爺孫倆對坐在院子裏唉聲歎氣,葉氏看著他們,忍不住好笑地說道:“別人家是因為地裏不出糧食愁得慌,你們倒好,是這地裏東西太多而發愁,真是苦日子過多了,不知道怎麼是好了。”
“孩子他娘,每年這個時節老天爺總會下幾場雨,這地裏的莊稼要是不及時收回來,那可就要爛在地裏了。”臨遠山種地經驗豐富,對於一年四季的天氣也總有農人的預知能力。
“唉,阿奶,我那些地裏的東西倒是不會爛掉,可全都醃製成了鹹菜,就算能放久一些,可也太多了。”別的蔬菜倒還好說,直接在一品香出售就可以了,可那些從大胡子商人手裏買來的種子,一旦拿出來,這小小的福安縣可是沒胃口能吃得下的。
“孩子他爹,我昨天就跟你說過,早幾天雇請的那些流民都安頓下來了,讓幾個人過來幫你收莊稼,你不就不用愁了。再說,那邊的那五六十個人可都是溪丫頭的,現在都跑去幫她的師兄管理那些地,咱們家可不就缺人了。”葉氏這心裏總有點不對勁,也不知道她的孫女是怎麼想的,竟然讓自己用得趁手的人都派了出去,那邊的院子就剩下十來個人了。
“你不懂,那邊的人本來就是溪丫頭的師伯和師兄帶過來進村的,外人可不知道他們都是溪丫頭的人。再說,那些流民也是用溪丫頭師兄的銀子雇來的,咱們怎麼好意思用呢。沒關係,我再想想別的辦法。”臨遠山做事也有自己的底限和原則,雖然他答應了臨青溪的主意,但不代表他真得心安理得下去。
“阿爺,要不咱們買幾個下人吧,咱們家的地算起來可不少,以後哥哥們也不一定在家,這地裏沒人幫您,也沒人幫我,可就不好辦了。”臨青溪突然對臨遠山說道。
“莊戶人家買什麼下人,實在不行,雇幾個長工和短工不就行了。”臨遠山實在不想浪費錢。
“小姑姑,這菜真好吃!”杜宇堂從屋裏走出來說道,他的手裏還拿著一片醃好的蘿卜條。
“嗯,好吃!”臨念雨和臨念水也跟在後邊說道。
前兩天,杜宇堂從陸誌明那裏偷偷跑了出來,還讓自己的兩個暗衛找到了臨青溪的家,然後就賴在這裏不走了,而且整天帶著臨念雨和臨念水玩。
陸誌明告訴臨青溪,杜家已經知道杜宇堂現在在福安縣,杜宇堂的爹平時沒時間親自教導他,所以就讓陸誌明指點一二,最重要的是杜宇堂如果在福安縣玩得很開心,那麼就讓他暫時呆在這裏一段時間。
淮氏還沒有從京城回來,陸誌明又公務繁忙,既然杜宇堂喜歡呆在老臨家,那就讓他在這裏住一段時間。看在杜宇堂還能幫忙照顧家裏兩個小孩子的份上,臨青溪就同意讓他暫時留在自家。
臨青溪去往京城的這幾個月,臨遠山和臨忠國已經找人重新蓋了自己的房子,她現在不但有了自己的房間,家裏還多出幾個空房間,而且院子也比以前看起來更大了。
“我娘親自醃的蘿卜條,當然好吃了,不過宇堂你也太饞了,這可是剛吃完飯沒多久。”臨青溪不讚同地想要奪過杜宇堂手裏的蘿卜條,但是被他一閃身避開了。
“溪丫頭,孩子想吃就吃吧,今年這鎮上賣蘿卜的也多,咱們種的這幾畝根本賣不出什麼好價錢,哎,村裏家家都種了,送人都送不出去。”穆氏也是愁,她還以為自己今年種的這好幾畝菜能夠賣上一些錢,沒想到很多人都和她的想法一樣,結果這菜就多了。
“娘,能賣多少是多少,總不能真得爛在地裏,再說娘醃的蘿卜條整個村子都有名,拿到鎮上肯定能賺錢。”臨青溪的心思早就活動開了,隻是她還在籌備階段,現在她缺少的是可用的人。
“這爛鹹菜能賣幾個錢,百姓們家家都有,就是富人家一頓飯也吃不了多少。”穆氏對自己醃製的鹹菜還是很有信心的,一品香就有很多客人喜歡,可是鹹菜又不是主菜,不能大批量賣。
“娘,福安縣的富人家吃不了多少,整個雲州府的富人家總能把你的鹹菜給吃完吧。娘,不如……您和我合夥賣鹹菜吧!”臨青溪笑嘻嘻地湊近穆氏說道。
“什麼合夥不合夥,你要是真想賣鹹菜,娘幫你就是!”穆氏還以為臨青溪在開玩笑,也就沒有當真。
“娘,我說得是真得。這鹹菜封好了,能存放的時間很長,咱們就是拉到別的地方去賣也不會壞。您先別拒絕,咱們試一試,大哥最近不是閑在家裏嗎,正好把他放出去練練。”臨青雲已經在刻苦學習經商之道,不過光有理論還不行,還要結合實踐,所以臨青溪打算從現在就開始鍛煉臨青雲。
“蕙蘭,我覺得溪丫頭這主意不錯,看著這一院子的大水缸,我也頭疼。”葉氏說道。
“你們娘幾個就試試吧,我下地看看豆子去!”臨遠山的觀念在臨青溪等人的影響下,也在一天天的轉變,誰不盼著自家的日子好過,很多事情他也想通了。
當天晚上,等到幾個孩子都睡著,老臨家的幾個女人就聚在了葉氏的東屋,臨遠山去族長家還沒回來。
“阿奶,娘,我也覺得小妹這個主意不錯,這鹹菜雖然不起眼,可要是賣好了,也能值不少錢。”孩子大了之後,吳氏就覺得自己的時間多了起來,可她繡花不行,做飯也不在行,總想著自己也能做點事。
“是呀,阿奶、娘,咱們家現在的日子是好過了,可誰也沒有嫌錢多的道理,再說,既然咱們家有這門手藝,也不能埋沒了不是。”秦氏以前對這些做生意的事情不喜歡插手和多話,但最近臨青雲和臨青溪似乎有意無意地在教她一些東西,雖然一時不確定,但她還是用心記住了。
葉氏和穆氏沒想到秦氏還能說出這樣一番話來,她們一直都以為她嬌滴滴的隻會繡花。
“行是行,可做生意沒有那麼簡單,溪丫頭,你要是有主意就說,阿奶和你娘,還有你兩個嫂嫂,都聽你的。”葉氏也算出門打過工的人,閑在家裏幹吃飯,她也覺得渾身難受。
臨青溪點了一下頭,說道:“阿奶、娘、大嫂、二嫂,我決定先在福安鎮開一家小的鹹菜鋪,鋪子裏就賣各種鹹菜,另外,再讓大哥帶著幾個人把鹹菜帶到雲州府城去賣,相信憑著娘的手藝,這菜一定賣得好。不過,咱們的鹹菜要講究一些。”
“怎麼講究?”臨青雲突然走進屋裏說道,和他一同走進來的還有臨青飛、臨青海。
等到三人坐下之後,臨青溪繼續說道:“‘人靠衣服馬靠鞍’,這要賣出去的商品也要靠包裝和宣傳,具體來講
就是,咱們家賣出去的鹹菜要與別家不同,比如鹹菜要叫秘製鹹菜,裝鹹菜的罐子要有大小、好壞之分,當然價格也要不一樣。”
“溪丫頭,你這同樣的鹹菜難道換個好一點的罐子價格就不一樣了?”穆氏有些不解地問道。
“娘,當然不一樣了,雖然是同樣的鹹菜,但是罐子的價格不一樣,那麼賣出去的鹹菜價格也就不一樣。窮人家吃東西不講究,可富人家講究的多,用好些的罐子盛才能入了他們的眼。”臨青雲給穆氏解釋道,他對經商已經有些心得。
“大哥說的沒錯,到時候鹹菜的種類和味道再多一些,那麼買的人就會更多,不但是雲州府城,附近那些大一些的府城,咱們也可以去看看。”雖然隻是一個鹹菜,但小商機也能變成大商機,臨青飛可不會小看它。
“哎,你們這幾個孩子都說得太大了,咱這鋪子八字還沒有一撇呢,也不知道好不好賣,你們就想那麼遠。”穆氏最遠也就走到福安鎮,她的心還不敢那麼大。
“娘,這不是說得太大。最近我結識了幾個朋友,他們經常幾個府城來回跑著做生意,我就把娘醃的鹹菜送了他們兩壇,他們說從未吃過這麼好吃的鹹菜,而且路上買點幹糧吃著鹹菜,那滋味也是極為舒服,昨天他們到福安縣見到我,還說願意花錢從我這裏買呢。”臨青飛這段時間也是小有成就,各種人物也是結交了不少。
“那咱們就可以把鹹菜的壇子做得易於攜帶一些,這樣那些外出經商、走鏢或者其他經常在外歇宿的人,不就不用費心找菜吃了嗎!”臨青雲顯得有些興奮,這可是絕好的發財機會。
臨青雲口中的“走鏢”二字打動了穆氏,臨青禾現在正在鏢局當學徒,以後他也會跟著走鏢,想著兒子風吹日曬下能夠吃上一口菜,哪怕是鹹菜,她心裏也稍感安慰。
臨青溪沒有怎麼插話,臨青雲和臨青飛這段時間的成長她是看在眼裏,喜在心裏,這要是擱在現代,他們真能稱得上是經商天才。
“那接下來咱們該幹什麼?”臨青海提出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看來家人都對鹹菜鋪子很有好感,可說了也要做呀。
“這醃鹹菜不但能醃蘿卜條,還能醃白菘、韭菜、野菜,不過這鹽最好是楚東鹽,這水最好是泉水,有了這基本的兩樣,再掌握好醃製的時間和火候,醃出來的鹹菜才好吃。現在你們吃我醃的鹹菜用的都是楚南鹽和咱山眉河裏的水。”穆氏以前在娘家的時候,自己父親的一位好友給了他們一些楚東鹽,她用泉水醃製鹹菜之後,發現那滋味極好,比現在的還好吃。
“鹽的事情交給我,二哥,你明天就在鎮上看看有沒有小鋪子要賣的,咱們先把鋪子訂好。”臨青飛對臨青海說道。
“行,找鋪子的事情交給我!”一品香最近的生意是越來越好,臨青溪送去的那四個學徒,現在已經能上手了,所以他就有了些空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