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的思想簡介
孔子為春秋末年人。
1、政治思想:倫理政治學(周代理製的延續)
四治:人治、德治、禮治、(賢)人治。
2、人格影響:“士”、宏【大】毅【堅持】、中庸、好學、忠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仁、義、禮、(智、信)。
恭、寬、信、敏、惠———內在要求【恭,恭敬。恭,強調內心;敬,強調外在。】
文質彬彬———外在表現【文:裝飾性的;質,本質、品性。】
“文質彬彬”這一詞強調君子非常注重著裝。著裝,要正著裝,且符合身份。
孔子思想強調“和諧”,認為人是萬物之上,天地之靈長。強調“軍民關係等同於父子”。他還重視教育,但是並沒有真正將“仁”用在政治上。
二、孟子思想簡介
孟子與孔子之間相差了100年,孟子是戰國中期靠前這一時期的人。
1、政治思想:
王道仁政、保民而王、治民之產、井田製
2、人格影響:
非禮之召而不往、養氣說、殺身取義
2、文論思想:
養氣說【氣:至大至剛,充塞天地;天地:天地正氣。】
孟子思想強調“小康”。
無恒產而恒心者,唯士唯能。
三、老子思想簡介
老子的思想不是無政府主義思想,老子的思想在漢初用了一小段時間。老子是春秋末年人。
1、政治思想:
小國寡民、清淨自化、絕仁棄智【不等於反文明】
2、哲學思想:
道———相反相成的對立及其相互轉化———有無【大無:潛藏力;大有:可視的】———貴無道無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人格影響:
知雄守雌(嬰兒/水)、
清淨無為(非消極的不為)【無為:不勉強作為】,以不爭為爭,無為而無不為、
清心寡欲(占有欲、物質欲)。
老子的思想強調“自由”。老子認為人與自然一致,天人合一;絕學無憂,不強調學習。
有為與無為:A和B相反,A就是B,B就是A。
四、莊子的思想簡介
莊子強調無政府主義,是戰國中前期人。
1,政治思想:
無為無約束(不要仁義道德禮智/國家/君/……)
2、哲學思想與人生理念:
繼承老子“道”,並把它延伸到人生中去。旨在探求個人在沉重黑暗的社會中,如何實現自我解脫和自我保全的方法。
3、人格影響:
自任灑脫,不拘禮俗。
(一)、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什麼是理想人生)
①、天然而成,天人合一,自在自為的生活。
②、貴生保性。(珍愛生命,保持天性)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聖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子者,事業不同,名聲異號,其於傷性以身為殉,一也。
③、法天貴真,不拘於俗。【貴:可貴;真:真性情。】
齊彭殤:早死晚死都一樣。【彭:長壽;殤:早死。】
(二)、安命和其物論的人生觀(如何麵對現實的人生)
安命———“不知所以然而然”,命也。“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也。”
齊無論【人與社會自然的大和諧】———齊物+齊論
齊物:把萬物(含人)看的是齊同的(抹平物我之界限)。
齊論:事物的各種價值判斷,(美醜/生死/貴賤/是非/榮辱)都是相同的。
全身保命的方法———“以無用為用”。
樗散之木VS材木、油、桂樹的皮、漆樹。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剪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三)、超脫與自由的精神境界,所謂“逍遙遊”。(現實的出路)
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
心齋(給心化齋)———去除求名鬥誌的心念,使心境達於空明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