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耀字初實,山西平城(今大同)人,年號宏政,崩後追為世祖高皇帝,享年五十八歲,他是赫帝國的第一個皇帝,他有鮮明的性格,他極具雄心,為自己選擇了宏政這樣一個年號,便足以看出他心中的抱負,他愛憎分明,會為了自己心中所想付出一切,身為君主,他勤政愛民,高瞻遠矚,但他也有並不完美的一麵,他刻薄寡恩,心狠手辣,會為了達到政治目的而不擇手段,縱觀他的一生,無疑是傳奇壯闊的,他在位的十五年中,國家逐漸趨於穩定統一,他也用了十五年的時間,為曆史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在武功方麵,他橫掃六合,氣吞八荒,滅齊,滅燕,滅鄭,完成了國家的統一,收遼東,逐匈奴,複河西,用強硬的手段使邊患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後多次平定地方叛亂,宗教叛亂,有力的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在文治方麵,他開創性地廢除了已經延續千餘年的丞相製度,設立督禦製,極大地強化了皇權,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決策容錯率,僅此一項舉措便足以讓他在曆史的長河中傲視群雄。他體恤民情,多次為江淮一帶飽受戰亂的地區免除賦稅,使江淮地區民生得以迅速恢複,而他自己卻十年如一日,勤於政事,生活簡樸,他在位十五年間,使國家財政屢創新高,民生得到極大改善,他恢複科舉製,廣攬天下英才,注重人才培養,他是一個開明的君主,改善了日趨僵化的科舉命題模式,他提倡實用化命題,使人們的思想得到解放,他整頓吏治,在位期間扼殺奢靡之風,嚴懲貪官汙吏,設立了嚴密的監察製度,使官場風氣得以肅正,一時間政治清明。他廣修水利,治理黃河水災,在位期間效仿秦始皇廣修馳道和民用道路,使交通行業空前發達,加強了全國各地的往來與聯係,提高了國家的交通便利性和經濟文化的交融。但在他執政的晚年日漸力不從心,尤其是李皇後的去世他逐漸剛愎自用,疏於後宮,致使皇子間鬥爭不斷,釀成禍患,他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宏政王朝是多樣的,複雜的,輝煌的,短暫的,他用了九年的時間使一個國家在廢墟中回歸了正軌,在他駕崩時,他一手締造的王朝已然有了盛世的雛形。
宏政時代是一個風雲會際的時代,君王死社稷的鄭思宗高明,隻身一人扛起南鄭萬裏山河的王淼,最後的猛將衛明川,在黑暗中抱著最後的火種孤身前行的王超,以小博大,詭計多端的朱清韻,為義舍身,忠君不二的張書豪,為政治而生,為悲劇而生的九歲囚徒天子高星,明而複幽,得而複失的少年天子高晗,冤冤相報,天道輪回的朱自順和馮世龍,將齊國霸業推向頂峰,一度爭霸中原,力壓群雄的劉峰,大智若愚,大隱於朝的長沙王高浮,他們也都在這一精彩的時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同樣構成了這一時代,同時他們也是這個時代的縮影。
而這個時代無疑也充滿了遺憾,宋王高爽忠肝義膽,複地千裏,再創國家,最後卻落得一個身首異處,張邦義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最後卻在眉山溝裏翻了船,劉友一生勵精圖治,締造齊國霸業,對子嗣寵愛有加,最後卻被自己的兒子活活逼死,李承漢一生未嚐敗績,卻也沒有機會助燕爭雄中原,衛明川戎馬一生,能征善戰,七尺男兒卻也無奈淚彈武勝關,項衝在遼東邊關拋頭灑血,九死一生擊敗瓦剌,最後也隻能飲恨塞北,高旭一生謹慎,防了一輩子敵人,最後卻禍起蕭牆,致使高家滿門被屠,自己也人頭落地,徐銘錚錚鐵骨,一生正氣,以一人之力與整個曆史洪流為敵,最後燒掉自己家的那把大火卻也沒能嚇退敵軍,昌飛昌立同袍兄弟,在戰場上互托生死,過命之交,最後弟弟卻死在了親哥哥的刀下,阿魯台漂泊一生,為民族奔走,殫精竭慮,四海為家,兩度問鼎王位,最後自己深愛的土地和族人卻都歸了李文山,無名老翁苦苦等待兒子卸甲歸田數載,尚存的一口氣也終被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讖言掐斷,還有那飛蛾撲火,死不瞑目,用了半輩子試圖去打破舊時代被支配命運的趙明生,最後也死於這悲劇的棋局而不自知。
宏政王朝轟轟烈烈的畫上了句號,張邦耀也長眠於曆史的長河,而他也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沐德皇帝將接過宏政皇帝的接力棒,和他的帝國繼續在曆史的跑道上前進,一個盛世王朝即將噴湧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