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初年。
皇後呂雉幽幽的說道:“廢長立幼,自古都是取亂之道,這楊堅身為開國之君,此舉確實有欠妥當。”
呂雉這明裏在說楊堅,暗地裏還是在提醒劉邦,劉盈的太子之位不能動。
而劉邦也是從亂世中走出的人精,自然能從中聽的出呂雉的真正想法,他打了個哈哈:“那隋朝太子無德,自該讓賢,幸得我大漢無此儲位之爭,太子賢德之名傳揚四海,定然能使我大漢永保太平。”
劉邦也稍微做了回複,表示自己決定不換太子了,然而他還是留下了話頭,表示如果太子不賢,那自然該讓位。
呂雉自不甘心,她表示:“敢問陛下,這賢與不賢是誰人所定?可是陛下一人決斷?”
“自是朝野公議!”劉邦有些不愉快了,接著他又悄悄對呂雉說道:“朕已經決定不易儲了,你就別再追問了!”
然後劉邦舉起酒杯,大聲說道:“繼續看,繼續看!”
【在中國古代,要說皇帝奢靡享受,那可以說是花樣繁多,因此而亡國的也不在少數。所以,楊勇的奢華自然是不對的。可根據史料記載,也確實沒有楊勇更多的奢靡事跡來看,楊勇的奢靡也不過就是在服飾和飲食上比較挑剔而已。】
【因為楊勇沒有登上皇位,我們無法斷定他若成為了皇帝,會不會更加的鋪張浪費。但僅僅根據現存記載,楊勇所謂的奢華,相對比古代皇帝的地位來說,那可真算是不值一提了。】
【而與楊勇形成對比的隋煬帝楊廣,他的奢侈無度那可就多了,什麼龍舟、美女、宮殿,那是應有盡有。但這相比一個大帝國來說,皇帝一個人的享受那都不算什麼,更要命的楊廣還極為有事業心,有句話說的好,不怕富二代亂花,就怕富二代創業。】
【皇帝一個人的享樂,無非也就是敗壞一下朝廷綱紀,浪費一些國庫的錢財,離亡國滅種那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可皇帝一旦想要建立功勳,那挑費可就大了。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雖然隋朝時還沒有大炮,但打仗耗費的國力也是不小的,那浪費的錢財糧餉,再來三個隋煬帝也敗不完啊。】
【有楊廣這樣的“榜樣”在旁邊擺著,楊勇生活上的奢靡那也就不算什麼了。】
【如果說楊勇的奢靡,隻是稍稍的降低了一下他爹的好感度的話,那麼另一件事情,楊勇就真正的觸犯了楊堅的忌諱了。】
【按照當時的朝廷禮儀,每年冬至時節,百官都要入宮向皇帝朝賀。固定的程序是:百官先到東宮,向皇太子朝賀;然後在皇太子的帶領下,一起前往向皇帝和皇後朝賀;最後再由皇帝和皇後設宴,款待百官。】
【但楊勇不知道是抽了什麼風,他竟然直接把朝拜皇帝的步驟給省略了,百官到了東宮朝賀完他,楊勇就直接張羅著宴請百官。】
【而這下問題可就嚴重了,這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禮儀問題,而是很嚴重的政治問題了。楊堅難免會懷疑,楊勇這是不是有小心思了,他是不是不甘於隻做一個太子,想要架空自己上位了。】
【楊勇到底為什麼這麼做,是基於怎樣的考慮,現在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史料也沒有記載。但以楊堅的多疑的性格,自是往嚴重的方向去想了。】
【而這一次,楊堅就沒有像之前批評楊勇奢靡一樣,去提醒他了。而是在不久後,楊堅借口說要充實宮中的侍衛,借機將太子東宮宿衛隊中的強健雄毅士卒盡數調走了。】
【如果你犯了錯誤,領導當麵批評你了,那說明他是真心想要你改正,批評你是為你好。但如果你犯錯了,領導卻不跟你說,隻是在背地裏處置你,那說明他是真的在意了。而楊勇也正是如此,楊堅已經開始忌憚他了。】
【在楊堅調走楊勇身邊的宿衛時,左仆射高熲提醒楊堅到,“若盡取強者,恐東宮宿衛太劣”。】
【本來高熲隻是出於本心,好心提醒一下,可到了楊堅的耳中,一切就變味了。楊堅本就有了猜忌之心,高熲的提醒更加引起了楊堅的懷疑,他懷疑高熲是因為女兒嫁給了楊勇,所以袒護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