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意不知道沙伯康最後還是掉入了《A3》這個大坑中。
在他眼裏,《A3》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坑,遊戲坑、宣傳坑、開發商坑、運營商坑……總之各種坑,誰沾誰倒黴。前世,這款遊戲運營不到兩年就被迫關閉,運營公司的華國出資方逐漸退出網遊行業,轉向醫藥電子商務業務。
打一開始,唐意就沒想過進這個坑,他來科技園的目標是MG。
MG成立於1997年,是一家普通的C級遊戲公司,之前一直致力於開發主機和PC單機遊戲,近期才開始轉型成網遊公司,像搜虎公司代理的《騎士》,便是這家公司的作品。
《騎士》是一款3D魔幻題材網遊,也是一款純PVP的遊戲,內容和大部分韓式泡菜網遊一致,隻在攻城戰和國戰區設置上做得比較出色。
目前,這款遊戲在華國表現得不溫不火,除了與遊戲本身的可玩性有關,還與代理商的腦抽有關。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搜虎開啟的第一批服務器全部為網通線路,這無疑將國內大多數玩家拒之門外,而且這種拒絕顯得非常粗暴。
唐意去MG的目標不是《騎士》,而是《熱血江湖》。沒錯,就是那款號稱“永久免費”,在《魔獸世界》時代也表現得十分堅挺,同時在線人數逼近50萬的韓國MMORPG。
《熱血江湖》的成功,既得益於對韓國網遊優點的繼承,又離不開一係列創新元素,如引人注目的“永久免費”、可愛卡通的武俠題材、幽默的動作語言、激烈的正邪門派戰爭等。
當然,它的成功也與當時的市場環境有關。《熱血江湖》公測的時候,市場上充斥著一種令運營商們又愛又恨的人,這種人被運營商稱為“網遊蝗蟲”,因為他們隻玩公測遊戲,不碰收費遊戲,一旦遊戲開始收費便轉戰新遊。
他們的出現,與網遊市場產品太多、同質化太嚴重有很大關係,當時每個月都有十多款MMORPG正在內測或公測,而且這些遊戲玩法大同小異,根本吸引不住玩家停留,換句話說是黏性不夠。
就在這個時候,《熱血江湖》出現了,以“永久免費”的口號和Q版即時武俠網遊的魅力,吸引了一大批玩家,並在此基礎上靠賣道具實現了盈利。此後,華國出現了多款跟風之作,卻無一款能像《熱血江湖》這樣風光,因為後來的免費網遊太多了。
誰知,唐意在提出與《熱血江湖》主創見麵的要求後,卻得到了一個非常意外的答複:“唐先生,你是不是搞錯了,《熱血江湖》的開發公司叫SG,不是MG。”
“什麼?”唐意大驚,隨後很快反應過來,以為是因為兩個時空的不同,這款遊戲才換了一家開發公司。
想到這裏,他認真地請教:“請問,由著名漫畫《熱血江湖》改變的網絡遊戲,開發公司是SG嗎?不知道SG公司的辦公地點,是不是在這個科技園裏?”
“誰跟你說SG開發的《熱血江湖》是網絡遊戲了?這明明是一款ARPG的PC單機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