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人脈決定一切的年代。
你的人脈圈夠大,你的社交網絡夠密實,那麼你凡事都能找相應的人幫忙,做起事來自然就會順風順水。如果你的電話簿上清湯寡水,沒人可聯係,很遺憾,你可能會寸步難行。
畢竟,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大家講究的是“禮尚往來”,用費孝通先生的話說,這是一個“熟人社會”,人與人之間就是一張很大的關係網,同在一張網上的人辦起事來就方便得多,快捷得多,而成功的幾率也就相應增大。因此,為了構建自己的人脈網絡,搭建自己的成功平台,我們需要與他人交往。
人際交往,不隻是請個客、送個小禮物、常打幾個電話這麼簡單的事兒,其實這裏麵大有學問。從開始結交朋友,到可以達到為彼此辦事的程度,就需要一個過程。你若想在這個過程中,牢牢地把握住你的這位朋友,讓他成為你人脈名單上的常駐人物,最要緊的就是剔除個人的負麵心理,如嫉妒、偏見、恐懼等等,修煉獨特的人格魅力,從而發揮你的影響力,深深地吸引住他,讓他對你欲罷不能。我們先來讀讀陳阿土的故事:
農民陳阿土,一輩子都沒有見過大世麵,他攢了半輩子的錢,終於決定跟一個旅遊團出國玩一玩,見見世麵。陳阿土這次報的是一個豪華團,住宿時他一個人住一個標準間。這讓他非常新奇。一天早晨,服務生來送早餐時,對他大聲說道:“Good morning,Sir(早上好,先生)!”不懂英語的陳阿土當場愣住了,他想,在自己的老家,一般生人見麵都是先打聽對方的姓名。於是他大聲答道:“我叫陳阿土!”就這樣連著三天,兩人都是如此地一“問”一“答”。三天過後,陳阿土非常生氣,他心想,這個服務生真煩啊!天天都問自己的名字,每次告訴他他都會忘,下次還要問。終於他忍不住去問了一下導遊這是為什麼,導遊笑著告訴了他“Good Morning,Sir”的意思,陳阿土聽後麵紅耳赤,非常尷尬,於是他反複練習,以便能體麵地應對服務生。第四天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陳阿土開門後便說道:“Good Morning,Sir!”,而服務生的回答讓人吃驚:“我叫陳阿土!”
也許很多人都聽過這個幽默的小故事,其實這裏講的就是一個影響力的問題,陳阿土與服務生之間就是一場影響力的較量,在現實的交往中也是這樣,往往不是他影響你,就是你影響他,所以中國人自古就提出了一個概念:氣場。說兩個人是否會成為朋友,首先看他們是否氣場相合,相合者,便為同路人,不合者,即為陌路。同時氣場強大的人就會影響氣場較弱的人,成為一段關係的掌控者。氣場太弱的人,一般都會處於從屬地位。這些都會成為影響個人社交的因素。
當然,除了打造影響力,我們更需注意的是把握對方的人格和心理特征,所謂對症下藥,則藥到病除。人心如一個幽暗的森林,裏麵遍布著密密麻麻的神秘小路,也許我們不能掌握他們每一條小路的走向,但我們要學會抓大放小,緊緊抓住一些人性的普遍法則及心理規律。兵法有雲:“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其實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社交場,那些能抓住他人心理,並加以運用的人,往往會更容易獲得人心。
很多人都熟悉 “吳起吸膿”與“荊軻刺秦”的故事,曆史的本來麵目我們已不能還原,但從兩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攻心的厲害”,中國自古有“士為知己者死”,“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傳統,因此吳起和燕國太子丹都懂得運用這一戰術,前者將其運用了戰場上,為士兵吮吸膿血,從而贏得士兵死戰的回報,後者則是持續地進行感情投資,養著荊軻,養到他自己都覺得過意不去了,終於以赴死刺秦王相報。受人恩惠,不得不報,這就是人們社交心理的一種。當然如何運用得當,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我們會詳述,這裏隻蜻蜓點水,略述其重要性。
其實,人際交往就是一種研究人的學問。善攻心者善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我們隻要深諳他人心理,打開人心這扇緊密的大門,就能輕鬆獲得朋友,輕鬆織就自己最漂亮的人脈網。
《每天讀點社交心理學》一書,創作的目隻有一個,就是教給大家一步一步贏得人心的方法。本書從社交心理的普遍規律說起,然後講到個人心理的修煉、社交讀人之法、征服陌生人、加深彼此關係、打造影響力、輕鬆操縱他人等等,整體來看,這就是我們與他人交往的一個係統的過程。最後再和大家探討一下怎樣和各種個性突出的人相處。相信讀過之後,你會對與人交往有一個全麵的認識,並在這階梯式的訓練中,提升自己的社交本領。
“一個喜歡離群索居的人,他不是野獸,便是神。”亞裏士多德如是說!
為了不再孤獨,為了在與人交往中獲得快樂和生存的資本,就讓我們敞開懷抱,走向那花花世界與芸芸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