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一口咬定(1)(2 / 2)

問話的人就是那個問楊奕中的那個官員,此人善意審問技巧。

見到張居正根本不提畢寧跟楊奕中會試作弊的事,隻是問那件事,那件事也是楊奕中跟畢寧可供嚴重初入的地方,隻要張居正證實確實有這樣的人過來賣試題,那麼,畢寧罪行將被證實。

而且他這麼問也是故意讓張居正知道,他們知道張居正是清白的,沒有買那個人的試題的,隻是跟他核實情況而已。讓張居正毫無顧忌的說出實情。從而達到自己審問的目地。

“回大人,會試前一天,學生沒有見過什麼公子,更沒有什麼人找學生賣試題,學生這是據實回答。”

張居正的回答,讓那個審問的大人大吃一驚,原本篤定的心情,忽然煩躁起來。

張居正這麼回答,而且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回答,可靠性還是很高的,那麼,楊奕中真的為了洗脫他自己的嫌疑,故意亂攀亂咬?可看著不像啊?

隨著張居正的一口咬定,還有那個畢寧,即使被打的渾身是傷的,也一口咬定沒有人買賣試題,全是他自己做的,是楊奕中卑鄙抄寫自己的。

幾個審問的官員拿著口供一起找到太傅跟左相。

“奇怪了,這真要是張居正見到有買賣試題的人,還隻是一百兩,一般人應該會買下來,就是被騙,錢也不多,可為什麼他不買,而是轟走?”

左相拿著楊奕中的口供質疑,一般人遇到這樣的事,十之八九應該是這麼想才對啊?畢竟誰也不會有十足的把握考中進士。怎麼會有這麼傻的人?

“這件事可以做以下猜想,一是他本身清高,自負,不肯同流合汙。當然不能自會名譽買賣試題。”

二是他認定此時根本不可能,當然不會理那個人。

“三是他其實是買了試題,並且買了之後假裝清高的轟人。可要是這樣的話,為什麼他試題的答案明顯比畢寧跟楊奕中的試題答案要高明?”

太傅以張居正的立場去回答左相的問題。

“不對,我忽然有一個假設,這是基於他們三人一直要好的緣故。”

“你想,他們三人是同窗好友,一起進京,一起吃住,三人感情一定不差。而張居正畢竟是解元,高出他們一籌,有沒有可能,這試題的答案其實是張居正押題寫給畢寧跟楊奕中看,供他們參考。而等到考試的時候,張居正一定不會把原本寫給他們看得答案寫出來,應該是另外發揮,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左相忽然突發奇想,也是有根據的,不但是因為張居正跟畢寧,楊奕中三人是好朋友,還因為時下每次考試前,確實有學生喜歡猜題,模擬考試,甚至有的窮苦學生,不惜把自己辛苦作答的試題賣給底子差點的學生,謀取錢財等。

“你這麼一說還真有這個可能,曾聽聞張居正家境貧寒,自從跟畢寧、楊奕中結識後,很是受到兩人接濟,包括這次赴京考試,租住的小院子也是他們兩人出的租金多,甚至於吃喝都是畢寧跟楊奕中再照顧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