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就是張亞文定的便宜,生源還是少的可憐,勉強糊口,因為張亞文的兒子張居正也要讀書,所以家裏還是比較緊湊的。
虎妞觀察了一下,這個院子全是籬笆圍起來的院牆,好幾間是籬笆堆砌的屋子,但唯有一間是紅磚砌的牆,星稀的讀書聲就是從那裏傳來的。那應該就是教室了。
虎妞趴在窗戶邊一看,一個四十左右的清瘦男人,正閉目養神,坐在最前麵一張小桌子邊,雖然是正襟而坐,但看得出來,這位先生現在極度瞌睡,頭在微微點著。
而下麵也隻有三個學生,其中一個還是先生自己的兒子,不算束修費,另一個就是同村的王政同學,還有一個就是本村的學生張好學同學,此孩子的家長跟張亞文是一個輩分的堂兄弟,帶著一點親,沒好意思收全部束修,給打了個對折,既可以少收一點點錢貼補家用,也可以為這個私塾增加點人氣。吸引其他學生。
是以當正在瞌睡的張亞文感到有人趴在窗戶邊看著的時候,頓時跟打了雞血一樣,腰坐的更直了,頭也不點了,兩眼瞪大可以做探照燈了,還雙目平掃了一圈學生,雖然隻是三個學生,窗戶邊的兩個小人頭不算,但也給人一種嚴肅的氣勢,讓人覺得這個先生教書頗嚴,是個好老師。
古代人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嚴師,正所謂嚴師出高徒,不跟你講什麼個性化教育,講什麼注重孩子心理,古代教育就是一個字的真諦:嚴!嚴的含義就是:不聽話的就揍!學不會就揍!揍多了就學會了!就是這麼個解釋。
“你,把剛剛為師教的都複述一遍,把含義也說一遍!”張亞文對著自己兒子張居正嚴肅的提問,張居正一愣,爹好好的怎麼了?這不是沒有到上課時間嗎?此時午飯過後正是午休時間,也是自由時間啊,爹怎麼忽然這麼嚴肅的問自己問題?
張亞文看自己兒子一臉呆愣,心裏暗急,這個小兔崽子,一點也不知道變通,配合,好不容易來了兩個好學的孩子,還不把人吸引過來?兩個孩子就是14兩銀子呢!
“好好複述一遍,早上為師已經細細教導過你們了,你說慢一點,也讓其他同學好好聽聽。”張亞文一邊用語言提醒兒子,一邊用眼神提醒兒子開口窗戶邊,那邊有14兩銀子。
張居正順著爹的目光,看到了兩個孩子正目不轉睛的等著自己回到,忽而明了,頓時跟自己爹一樣打了雞血,口齒伶俐,不徐不疾的回答爹的問題。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時習之,講的是老師傳授與自我學習相結合,由學到習,是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過程,也是將知識的學習轉化為人生休養的過程。有朋自遠方來,講的是有誌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來,交流學習,從而互相促進,這是人生的一大樂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則是明確學習目的,是為了良好的道德休養和知識積累,對於君子來說,別人是否了解自己,並不會影響他的情緒,因為自己的學習與別人不知道沒有關係,學習不僅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學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