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86年,趙蘭珠考上了中專。這時候又有很多人在楊妙華耳邊說什麼中專沒用,除非讀大學——上輩子楊妙華之所以沒讓女兒複讀,也有這個原因。就是老二雖然能讀書,但委實不是能上大學的料,所以雖然沒考上中專,但其實也能讀高中的繼續考大學的,他們也放棄了。大學又考不上,複讀頂多也就是考個中專,那有什麼用?
後來人老了她才明白,專門跑她跟前來說這話的人本來就沒安好心,其中有個說這話最多的,結果她家小女兒跟上輩子老三同年的,後頭就是考的中專,然後當了護士,後來進了縣醫院也差不多等於端了鐵飯碗,找的老公也是事業單位的,直接實現了階層跨越,因為在縣醫院,村裏很多人遇到相關看病的事兒就得給她送禮找她幫忙,說起來真是一家子都風光無限。
要是真覺得讀中專無用,真覺得女兒讀書沒用,她怎麼送自己女兒去讀了中專?無非就是心壞不想別人好罷了。
說起來,這年頭是初中畢業直接就可以考中專,農村裏很多成績好點的都是衝中專去了,畢竟出來就分配工作,不像讀高中、大學既花錢又花時間,農村人真沒多少供得起的。
像趙蘭珍當初成績那麼好卻不去考中專反而去上高中,背地裏也引來了不少笑話,還是她最後成功考上大學才算是稍稍打了那些人的臉。
這一次楊妙華也是問過了蘭珠,讓她自己選擇,是直接就讀中專去了,還是跟姐姐一樣讀高中考大學。蘭珠毫不猶豫選擇了前者,她說自己吃不了學習的苦,也沒有大姐那麼熱愛學習,考個中專文憑能分配個好點的工作就不錯了。
這時候,又一個好消息傳來,公社開始修電樁拉電線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生活雖然離大家還很遠,但是能有電就是一件非常令人高興的事情,隻可惜高昂的電價讓很多人望而卻步,以及入戶費,也是讓很多人感到遲疑的。
很多人家還在猶豫要不要拉電,楊妙華在公社買的鋪子是最早報名的,沒錯,原來租的藥材鋪子,原主人似乎覺得他們掙了錢自己沒賺到心裏不舒服,一次兩次漲價楊妙華還能接受,三番五次她就不慣著了,反正兩個女兒都算是讀出去了,她也就不必一直死死捏著錢了,直接買了對麵的鋪子,那家人是老人已經去世,兄弟倆都想去外麵闖蕩,手上沒有本錢才想著賣房子的,雙方一拍即合,楊妙華買下這房子,可比那一間鋪子大多了。
這房子真的很破舊,兩兄弟都想往外跑,根本就沒想過要住這裏,自然也不會花一點心思來收拾。早幾年公社這裏就要比一般生產隊要好些,這幾年發展成了街道集鎮,很多人賺到錢更是蓋了新房。隻有這房子都還是土牆。楊妙華直接來了個大改,說是買房子,她其實相當於買的是這塊宅基地,幾乎是完全重新蓋了個房子,她蓋好了,電樁啥的也弄得差不多了,電線也拉過來了。
她把這房子前麵鋪子分成了兩個,一個是繼續收購藥材,另一個嘛,現在都有電了,想做點啥還不容易?
楊妙華早就想好了,直接大手筆買來了一台打米機一台打粉機,就弄成了一個打米機坊。這個打米機坊一直挺到了千禧年後,那些來打米的,按份量收取費用,也可以用一定量的糧食來抵。而這個打米機坊也大大方便了趙福安他們倒騰糧食。畢竟,來打米的人又不可能走開,都要守著,那總不能幹坐著,總要聊聊天打發時間的,那肯定就事論事說糧食是最直接的,可不就能打聽到很多消息了嗎?誰家穀子收獲多,誰家親戚那邊麥子又大豐收了,再多說一點誰家的油菜、花生之類的,那也不稀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