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年,他爸媽還是這群人中的異類。
“嗐,又不是自己不能做,你奶奶做鞋的手藝好著呢!老是去花那些冤枉錢!自己做的鞋多好啊,又舒服又輕巧方便的。”
莫家國是覺得自家做的鞋,他便宜,雖然費點功夫,但成本不高,遠遠比去外麵買的鞋劃算。
可他一句都不提布鞋容易濕腳,下雨天穿著不方便,農村的爛路穿著走起來也不方便,再說了,就算是劉小花手藝再好,做的布鞋再好,那也要費好幾天的功夫,這才能做好一雙鞋。
不管是從實用性,還是從時間的成本上來看,也並沒有比買的鞋劃算,可人工和時間,在莫家國和劉小花看來,並不能算成本,他們都覺得這是順手的事,哪裏需要算成本了,唯一需要花錢的就是布料和針線了。
跟買鞋的錢相比,布料和針線的錢壓根就不算什麼。
這是刻在骨子裏的觀念問題,莫五娃改變不了,也無力改變,隻能沉默著不說話,也不知道該說什麼,畢竟勸也勸了,說也說了,但效果並不大好。
倒是莫忘盛替莫忘中和張慧慧說了幾句好話,“爸,這也是三弟和三弟妹的一片心意,他們兩口子孝順,孝敬給你們的你們就用著唄。”
“我看三弟妹是個眼光不錯的,每次給你買的鞋都挺不錯,也耐穿,等我以後問問三弟妹都是在哪裏買的,有機會去城裏,我也去買一雙回來穿穿看!”
莫家國見大兒子這樣說,心裏頓時舒坦了一些,其實孩子們孝敬他東西,他心裏還是很高興的,但高興的同時又難免會擔心他們,畢竟老是這樣大手大腳的,再大的家業也要敗光啊!
更何況老三兩口子還沒有家業,那不得更應該省吃儉用,精打細算的過日子啊?偏偏這兩口子就跟廁所裏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怎麼說都不聽,真是氣人得很。
[○・`Д´・ ○]
“你還別說,這些穿著是挺結實的,也黏腳,幹活的時候穿特別好。”
見大兒子說要買,莫家國又說起了這鞋子不錯的地方,也是讚同大兒子去買的,甚至還建議,“等三丫頭去市裏上大學,到時候也讓她給你寄一雙回來。”
“那可不錯,到時候我也能享到女兒福了。”
“等三丫頭又出息,你可算是熬出頭了。”
莫家國對長子能夠熬出來,也是感到非常高興。
不過提到這裏,莫忘盛頓了一下,然後有些發愁,“家裏還有個小子呢,這孩子年齡還小,等他長大,且有得等呢!”
“沒事,有你們兩口子,還有三個姐姐在前麵幫他頂著,這小子也是個會投胎,以後能享福的,他啊,以後錯不了。”
其實當莫家人中,有人從莫家村走出去,莫家整個家族就不一樣了,至少莫家下一輩的發展,會比莫家上一輩的好上許多許多。
畢竟前路有人引導,比自己摸索前行,要光明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