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是閑散的,劉貞貞找來了一些教育類的書籍,仔細拜讀。
慢慢的,她懂得了教育與培訓的區別,意識到了樹德的重要性,也知道應該怎麼去做了。
接下來的一學期,劉貞貞便開始了她的行動。
她與學員聊天,了解他們遇到的各種問題;她與講師、教務和營銷員接觸,收聽各種渠道的信息。
她收集了不少數據,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鏈條,並從中抽絲剝繭,理出一絲絲線索來。
當她發現有些線索是可以相互印證,邏輯無誤時,她就會把它們像七巧板一樣,還原到拚圖中。
漸漸的,劉貞貞的投入,讓她一點點兒看清了渥牛畢運行的模樣。
就在她看清楚的那一刻起,她又深深地感到無力。
她內心充滿了矛盾,“這是一個洞,一個無底洞;我一旦掉進去,就難以爬出來。怎麼辦?”
劇烈的腦力勞動,讓劉貞貞陷入了沉思。
她仿佛看見,前麵站著的是一頭龐然大物,怪頭怪腦地揮舞著利爪,搖頭擺尾,無視一切;在它麵前,劉貞貞是渺小的、柔弱的、不堪一擊的。
這時,劉貞貞站了起來,來到了母親身邊。
她的母親是貴州山裏人,因為條件差,就沒怎麼好好上過學。她唯一記憶深刻的,就是小時候,聽她的爺爺講《水滸》、《三國演義》……喜愛不已。
後來,她相親,跟了劉貞貞她爸,才走出了大山溝,進了小縣城。
她不好吃穿,平時沒事的時候,就會把以前的舊衣服改一改,補一補,接著穿;家裏的桌椅板凳壞了,她就會掄起錘子,釘幾顆釘子,接著用。
她很好學,年輕時,跟著鄰居老奶奶學織毛衣,家裏人的毛衣、毛褲都是她織的。
劉貞貞的爸病故後,她怕男方對女兒不好,沒有改嫁。
她是個硬到骨子裏的人,寧願走十幾裏的羊腸小道,去臨近的縣鎮上買更便宜的物品,也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施舍。
她有著中國老百姓的樂觀達念,相信“遇事不求人,人情債最難償”。當她遇到困難時,能挺則挺;挺不住了,換個地方,換種方式,照樣活!
正是這樣的倔強,讓她說話有力,腰板挺直。
“媽媽,你還記得夏天,我經常帶回來的酸梅湯嗎?”劉貞貞靠著母親坐下,輕輕地問。
“哦!當然。那個酸梅湯好,又好喝又解暑熱!怎麼了?”母親慈愛地看著女兒。
“那好,我想給你講個故事。”
於是,劉貞貞就把曉雲的事,以及她做的調查,得出的結論,講給了母親聽。
“媽媽,我有一種感覺,曉雲就像我的一個姊妹。她和我以前念書的時候一樣,又勤奮又好強,隻是高考沒有發揮好,去了一所不太理想的學校。她不服輸,想快速地站起來,結果…… ”
接著,她難過地說道:“我每次想到這兒,就情不自禁地會去想,假如是我,現在會不會也和她一樣,舉步維艱啊!”
“孩子,當然不會的。不要去想‘假如’,世上沒有‘假如’!當然,跟曉雲相比,你是確實幸運的。”母親怕劉貞貞老是陷入假設中,安慰她道。
“可是,媽媽,一個錯誤的企業戰略,一套錯誤的經營模式,在一個錯誤的領域,對一群錯誤的人,采取錯誤的營銷手段,謀取錯誤的錢財。這對那些學生和他們的家庭,會帶來多大的衝擊?對社會,又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
劉貞貞的話發自肺腑,心中的正義感,讓她難以平息。
母親聽了,歎道:“是啊!你們公司做得很不地道啊!怎麼能夠為錢,就去誤導一個沒有經驗的娃娃呢?想別人的錢,也不能耽誤別人的前程呀!”
“老百姓本來就不容易,把人家以後翻身的錢都拿走了,叫人家怎麼奔呀!這種錢賺得太缺德了!” 母親滿腔義憤地說道。
劉貞貞點點頭,她相信母親的真情流露,“是的,我始終感到不平,我不想看到像曉雲這樣的學生越來越多。這對他們不公平,也是對弱者的不公平!”
母親感同身受,“這肯定。老百姓知道的事情本來就不多,好多事隻有經曆後,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哎!受到傷害是在所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