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大將宗翰宗望領兵包圍大宋京城汴梁,宋徽宗趙佶慌忙把爛攤子甩給他兒子趙桓,領著他一幫狐群狗黨逃亡江南。趙桓史稱宋欽宗,是宋朝第九位皇帝也是北宋最後一位皇帝,
他生於公元1100年死於1161年,活了六十二年,是徽宗趙佶的長子。他上台後,改元靖康,並首先懲治了留京的以蔡京為首的幾個惡貫滿盈的貪官,先後賜死了蔡京蔡攸童貫童師閔等人,但卻任命同是六賊之一的專給宋徽宗講黃色段子的李邦彥為丞相。當時在李綱宗澤等人努力與抗擊下,金兵撤退,保住汴京,並派李綱去南方迎回宋徽宗是為太上皇。雖然宋徽宗逃往南方,依然對讓出皇位不肯甘心,他命令南方的勤王軍不許過江,一切都得聽他的命令行事,大有南北分治,國家分裂的局麵產生。所以宋欽宗要李綱無論如何得把趙佶迎回開封並封為太上皇。趙佶回京仍想攬權,因此遭到皇帝兒子的不滿。一次皇家宴會上,趙佶斟滿一杯酒送給皇帝喝,但兒子皇帝害怕有毒,死活不肯喝。最後趙佶大哭離席,從此不再過問國事。但到公元1126年,金國上層強硬派再度當權,他們找到二個借口,一個是宋欽宗寫了二封密信,一封給金國一個高官企圖策反,另一封給逃往西部的原遼國大將現為西遼皇帝的耶律大石,希望聯合他發兵一起攻打金國,但二封信先後都落到金國皇帝手裏。還有一個借口是宋朝出爾反爾,沒有給他天文數的賠款和割地,於是金軍再度南侵。到了黃河北岸,金兵通宵達旦猛擂戰鼓,第二天一早,保衛黃河南岸的二倍於金兵的十三萬守軍逃得無影無蹤,金軍再次毫不費力渡過黃河包圍開封城。
又一次大兵壓境之際,宋欽宗卻罷黜李綱宗澤等抗戰派人士。竟然相信了一個江湖術士的胡說八道,撤走所有防衛武裝,讓他訓練的七千七百七十七個所謂天兵天將大開城門出戰。結果他們全部被金兵砍殺,道士逃去無蹤,金兵趁勢衝進城內占領都城,俘獲二帝,並利用宋朝官員把汴京搜掠一空,後來撤退走時扶植了張邦昌做傀儡皇帝。張邦昌被眾人推舉為皇帝無疑是把他放到火爐上烤,他雖然不敢以皇帝自居,處處小心,後來還是被趙構以玷汙嬪妃而處死。
那為何徽宗欽宗父子那麼信任道士之言呢?前麵講過,原來徽宗為帝初期,子女一直不旺,嬪妃雖多,卻難懷孕。後來一個道士告訴他,皇宮東北處地勢太低,必須填高了才有利於子孫旺盛。於是宋徽宗動用萬千民眾運土築山,在皇宮東北角建造萬歲山亦叫艮嶽。不久,果然妃嬪們一個接一個懷孕產子,共有65個子女,以至他成為曆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
所以他父子尊崇道教,對道士之言篤信不疑了。可惜這一次他們看走了眼,不但城破國亡,還雙雙成為戰俘。其後金軍押著二帝及宗室後妃所有官員和工匠樂工,法駕禮器珍寶藏書地圖等共一萬四五千人回轉北國,其中就有後來著名的南宋奸佞秦檜,這就是極其慘烈的靖康之恥。二個皇帝也都死於北國,據傳徽宗死於五國城的坐井觀天,而欽宗死於亂馬踩踏,離他上台僅一年左右。
當城破時,李師師不甘受辱吞金而亡。之前,她把徽宗賞賜所有金銀財寶及自己曆年所積累的財富全捐獻出來以資城防。在這次事件中,皇室成員中隻有二人幸免於難,一個是生活於京外道觀中的廢後孟氏,另一個是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他因之前被欽宗派往金軍議和,半途在河北磁州被守臣宗澤勸阻留下。二帝被俘北去後,他在河南商丘即位,是為宋高宗。為避金兵鋒芒,他南遷到達揚州,金國騎兵奔襲揚州,實施斬首行動。他倉皇出逃,渡過長江到江南,後世傳為泥馬渡康王。說是他到江邊,隻見白茫茫浪花滔天洶湧奔騰,前無舟楫後有追兵,正在他束手待斃之時,遠遠見一匹黑色駿馬飛馳而來,到他麵前,引頸長嘯了三聲,似乎說:上來吧,快!快!!快!!!趙構急忙跨上了馬背。黑馬躍入江中,囚渡而過。後麵追兵隻能望江興歎了,黑馬過江後,來到一座破廟前就不走了,趙構下馬,轉瞬間,隻見馬兒倒地化作一灘泥土,原來這是廟前一匹泥馬,見康王趙構有難,便奮不顧身前來救他脫險的,這就是民間泥馬渡康王的傳說了,馬兒亦蠻有人情味的吧。以後幾經輾轉甚至被趕入海上數月之久,最後,趙構終於在杭州城站穩腳跟,成立政權並把杭州改名臨安為首都,是為宋朝第十位南宋第一任皇帝,史稱宋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