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5年,貞觀九年。
長安城以東二十裏處,有一高地名為龍雛山,龍雛山中綠樹成蔭,花開遍地。
在山頂,有一用鬆木為結構搭建而成的木屋,屋外有籬笆圍欄,站在籬笆外,難以看清木屋內的情況。
此時,屋外,正徘徊著四人。
其中一人,看似三十餘歲,身穿綢緞華服,眉宇間帶有一股帝王之氣,氣度不凡,不怒自威。
在他身後,還有兩文衫儒士,以及一魁梧男子。
儒士文雅,眼中滿是智慧之色,魁梧男子精氣神十足,舉手投足間,銳意昂然。
這四人,一看就是大富大貴之人,隻是此時,他們神色多有猶豫。
“我們前兩次來,都未能見到傳聞中貫徹古今的呂鈺先生,若是這次也見不到,可該如何是好?”
為首的男子開口說道,露出深深地憂色。
男子身後,一青衫儒士聞言,躬身道:
“皇上,古有皇叔劉備三顧茅廬請臥龍,如今我們也已然三顧茅廬,已經給了他極大的麵子!雖然這呂鈺先生名聲在外,可我們對他所知甚少,甚至連他幾歲都未可知,隻是傳聞說他可解我大唐內憂外患,我們便誠意前來,至今已有三次!”
“其不說此人是否有傳聞中那真才實學,吾皇為大唐之心,已可感動上蒼,相信天佑我大唐,大唐必可安然無恙,順利度過難關。”
李世民聞言,搖了搖頭,道:
“玄齡,你說的朕都懂,為了我大唐可以興盛太平,隻要此人真有興我大唐之才,別說三次,便是四次五次,朕也願意。”
“敲門吧,看看呂鈺先生是否會見我們!”
房玄齡聽到李世民的話,內心也是無奈,他在一個月前,就沒有聽說過有呂鈺這個人,這呂鈺就如同憑空出現一般,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名滿天下。
更有傳聞,說他可解大唐目前困境,讓大唐昌盛繁榮,創前所未有的皇朝。
這傳聞來的太過邪乎,來無影去無蹤,根本無法尋找源頭,也不知道後來怎麼就傳到了李世民的耳中。
李世民是一代明君,一心想要創下豐功偉績,故在聽到這些傳聞後,哪怕不能分辨真假,也願意前來一試。
“玄成,你也不勸勸皇上。”房玄齡看向一旁的諫議大夫魏征,說道。
魏征聞言,搖頭道:
“此人若真有真才實學,我會勸皇上重用之。若此人無真才實學,我會勸皇上將其處死,以免繼續擾亂清風。”
言外之意,就是先看看在說。
房玄齡心知,依然無法改變這幾人的想法,而且事已至此,也隻好繼續做這尋訪之事。
咚咚咚,敲門聲響起。
等了一會,仍然無人應答,房玄齡心想這次又是無功而返了,轉身便要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