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明春(1 / 3)

北京,幽州要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自永樂遷都北來,帝都曆百年滄桑,京城皇城宮城三重蔚為大觀。天子腳下,文武百官彙聚,富商巨賈雲集,氣象萬千。

大明門前棋盤街,錢莊、染房、檔鋪、布店、藥店、賭場、飲食店和雜貨店隨處可見,士農工賈鹹聚,百貨奇珍雲集,到處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熱鬧。

不遠處正是大明門,步入大明門,迎麵所見的宏偉城樓就是皇城的正門——承天門(清朝改為天安門),在大明門與承天門之間,有一個被高牆圍起來的禦內廣場,平頭百姓閑雜人等嚴禁入內。廣場的中間是一條千步廊,千步廊的左邊是朝廷六部、宗人府、欽天監、太醫院等部門的辦公重地,而右邊則是五軍都督府、錦衣衛等軍機要地。

時值陽春三月,又正值大比之年,全國各省的舉人們彙集京師,二月裏參加完禮部主持的會試,入選的貢士們意氣風發地步入大明門,參加在千步廊舉行的禦前殿試,用文墨叩開大明朝權力的大門。

但凡殿試及第者,皆可賜進士出身。進士又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幹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幹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總之,凡是經殿試考中進士、上了金榜的,統一美稱為“登龍門”。一登上龍門,身價百倍,高官厚祿,接踵而來。天下學子們,無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在大明門外,無數人翹首以盼,等著朝廷放出今科金榜。

“新鮮出爐的狀元包,鬆鬆軟軟好味道,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啊。”

離大明門不遠處,一個臨街小攤特別顯眼,一個十六七歲模樣少年正在高聲叫賣著。眾人轉頭一看,隻見他頭戴白色廚帽,圍著白色廚師服,臉上還戴了口罩,這一套行頭看起來很潮,跟一般的小食販就是不一樣。

再一細看,一個金黃色的圓狀麵包被擺在顯眼處,似乎正散發著陣陣香氣,眾人不自覺地吞著口水,肚子裏的饞蟲已經被勾起來了,十幾個食客聚集過來。

“怎麼賣?”

“十個大子一個。”生意上門了,少年喜不自勝,這還是他第一次上街擺攤,怪緊張的。

“你小子想錢想瘋了不是?人家隔壁麵館的大白麵饅頭兩個才賣一個大錢,你的這個什麼,什麼狀元包,都沒人家的個大,憑什麼賣這麼貴?”食客們憤憤不平地說道。

地確,這價格是貴了。要知道,十個大錢夠上酒樓喝一盅的。這狀元包圓圓鼓鼓的,雖然看起來色香味俱全,可是吃一個還不夠墊肚皮的。

“一分錢一分貨,你們知道我這麵包為什麼叫狀元包不?”少年笑問道。

“嘴長在你自己的臉上,你想怎麼吹都行。別說是叫狀元包了,就是叫玉帝包也隨你。”一個看客不屑地說著。

“我這可不是吹,你想知道今科狀元是誰嗎?”少年不急不緩地問道。

“難不成你小子能算出今科狀元是誰?”一個書生打扮的陰陽怪氣地說著,眾人也都等著看這個小屁孩的笑話。

要知道,天下才子這麼多,進士錄取率太低,即使是才華橫溢,名滿天下,也萬萬不敢說誰一定能夠考上,更何況是考第一名?

“我可以肯定告訴各位,今科狀元一定是顧鼎臣。”少年語不驚人死不休,還沒等眾人反應,接著進行王婆賣瓜的廣告事業:“你們知道他為什麼會中狀元嗎?因為他這一個多月來天天都能吃到我做的狀元包。吃了我的狀元包,身體棒,睡得香,精神足,耳聰目明腦袋靈光,想不高中狀元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