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反大秦項梁起義兵(1 / 2)

話說秦王政兼並了六國以後,劃分天下為三十六郡,不再進行分封治度,而建立了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取采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從而創建了封建社會開始的皇帝製度。為了國家的政令得到更快的實施,他下令天下九州劃分為三十六郡,統一了文字和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為了讓中央實權更加穩固,他尊法家學說為治國之學,焚燒其它學派的一切文集,然而除了醫學、農學和各種植養獸學、天文等關係不到政治的文集得到保留外,可謂是廢除百家學說了。為了更加的了解天下在一統以後的形勢,他帶著軍隊四出巡視,想從而讓那些不臣之人得到威屈,不法之官得到自律之效。

秦始皇在施政上,隻想到如此鞏固自已親手所打下來的江山,而忽視了百姓的心性。數百年的戰爭早已使天下百姓厭倦了,他們希望和平,渴望休養生息,可是始皇帝為了江山鞏固,他北擊匈奴南平百越,又大興土木築萬裏長城、修河渠、創建宮殿,為此可謂是勞民傷財,百姓苦不堪言,而他卻視百姓為草芥。從而造就了千古一帝江山動搖,最後落得秦二世而亡的下場。

人言:亂世得用典刑,太平施仁政。秦法的過重是不合秦王朝治理天下的,既然天下已定,那商君之法就不能再施行下去,就需重新修出一部新法來,隻有新的法典來駕馭新的帝國,隻有得民心方可得天下。太宗皇帝說的好: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民苦則生亂,生亂則生變。若天下民變,就是再好的江山也不可能長治久安下去。

果不其然,公元前210年始皇帝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於巨鹿郡沙丘行宮病逝,時年四十九歲。因生前沒有確定太子之位,故而生出了趙高、李斯、胡亥的沙丘之變,從而讓大秦王朝走向了未日之路。

秦二世元年秋,大澤鄉農民起義爆發,從而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陳勝、吳廣把義旗一舉,天下為之響應。就此大秦江山風雨飄搖,很快就陷入了天下戰火紛紜之中。

那陳勝、吳廣本是秦王朝一屯長,因朝庭征發閭左貧民屯漁陽,行至大澤鄉因天下大雨而誤了時日,不能按時到達,按照秦時法度越期是要砍頭的。於是便發動貧民百姓起義,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又說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這樣很快天下紛紛為之響應,紛紛起兵反起秦來。

南方最先響應大澤鄉起義的是會稽項梁叔侄。

秦二世元年,也是公元前209年秋,會稽郡守殷通招來項梁對他說:“長江以西各地全造反了,這可是上天要大秦亡啊!我聽說先發製人,而後發而製之於人,不如我們會稽也起兵反秦吧?我打算讓你和桓楚統領軍隊,可是又不知道現在恒楚現在在哪裏?不知你意下如何?”(項梁與殷通本是好朋友)

項梁聽了,就對殷通言道:“能知道恒楚下落的人隻有我那侄子,隻有項羽才知道恒楚的下落。”於是站了起身向殷通言道:“我這就對外麵把侄子叫來與你說。”見了項羽,他先對項羽一頓耳語,教他如何如何做。

殷通見了項羽,十分的高興。見到項羽天生異相:身長八尺,體魄驚人,力能扛鼎,腰配寶劍,英姿不凡,才氣過人,不怒而威,屬於豪放型男的那一種,讓人見了有不敢與其仰視的感覺。一時之間對其讚不絕口,連忙起座向項羽迎了上去。

項羽進了郡守府,見府內約有二三百郡兵守護,大堂內也有十幾個大漢立於二邊站定。項羽瞄了叔叔一眼,見其對他點了點頭。項羽會意,也不答話,快速的拔劍向殷通一陣亂砍,直把殷通劈成幾段。那殷通到死也不曾想到自己是這麼窩囊的被人砍死,而身邊的護衛這才反應過來,一聲呼喚個個提刀拎槍的向項羽殺將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