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6年,春。劍雄湖畔,劍閣大學。
林友良正在為午餐發愁,17、8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他有點emo。他不喜歡定製膠囊的味道,這個0.5g的午餐沒有什麼味道。林友良不是不喜歡標準中式午餐,而是為了參加2146年度世界電競大賽(大學生組)而不得不接受腦機連接手術。這個手術為受術者定製了一套術前7天的生活“套餐”。這個膠囊就是“套餐”的基本配置,一日3次,一次一粒(說明書:0.5g/粒)。不吃可以嗎?全程有皮下監測,不按照安排來隻能妥妥被安排。不到小米大小的監測器價值3000RMB,據說芯片已經是0.015nm級別。
所謂的腦機連接手術就是在顱腔內天靈蓋內側植入網狀類流體主機,主機的運算能力達到了百年前的超算級別。然後,在天靈蓋上封裝一個直徑0.01cm的擬態合金切口,也就是天線。因此許多受術者都自稱天線寶寶。
說是天線,也木有禿嚕皮啥的。經過了若幹代改良,目前天線的上行速度最高可達10TB/m。能源係統是由十多年前劍閣大學的《人體密閉環境中生物電場勢與潮汐場勢等交互微電流組存儲裝置》等專利提供底層技術支撐。
得益於超優(S^pergoool)公司CEO林曉楓在大洋彼岸的一次英明決策,超優公司得以成為目前全聯盟(全球命運共同體聯盟,華約前身)首家獲得GFDA認證的腦機連接手術施術方。而這項能源技術隻是這個手術係列核心技術的一個小方麵,更為重要的材料、主機、天線、生物元、感應元等等技術,據說涉及到軍方及其他科技巨頭。當然了,這些技術並沒有都申請專利。
3天後與林友良一起接受手術的還有呂步、張非、馬克、戴森。五人雖然來自五湖四海、東西南北,但他們是同一個戰組的成員(開黑???),也是舍友,朝夕相處了十多年。他們是大學生,但從小學開始就在一起。
他們的專業也是近百年來才興起的新興專業。因為近地空間非確定性威脅,全聯盟根據四個常任理事國及全球各大科技巨頭(當然包括超優S^pergoool)的提議,組建了“近地空間威脅處理戰略規劃局”(下文簡稱近地局)。
“近地空間威脅”,具體點講,包括近百年來人類無法探明的特殊天體(如:用目前的探測手段無法在一定距離外發現的特殊材料小行星,當然也包括某些軌道怪異的彗星、太空垃圾等等)按目前運行態勢對母星的幹涉可能及威脅。近地局組建後第一步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在全球符合條件的高等學府合作開設了近地空間威脅處理專業。
以上5位作為2142年世界電競大賽冠軍(未成年組||近地威脅處理項目)有幸破格入選了“近地專業”,要知道在全球範圍內該專業的學員人數隻有600多名,他們所在的劍閣大學隻有20位。曆年來合格畢業的共計不到2萬人。
他們馬上要參加的電競大賽的項目涵蓋麵很廣,但近地威脅處理項目是為數不多的含金量比較高的項目,也是全球媒體最為關注的項目之一。競賽的具體內容是:在虛擬現實環境下操作近地空間作業設備(類似高達、鹹蛋超人、擎天柱)來應對突發的近地威脅事件,然後根據反應時間、操作契合度、交互過程默契度等等30多項指標,分組別依據特定算法(各組的突發事件不同算法也不同)進行複核,得分最高的當然就是冠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