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原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發展規律
1、什麼是馬克思主義:1.馬克思主義哲學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3.科學社會
主義
2、馬克思主義的創立的直接理論來源(三大先進思潮):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
典政治經濟學、英法兩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3、首次係統闡述曆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4、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公開問世
《共產黨宣言》發表5、馬克思一生的兩個偉大發現: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
6、(簡答)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征: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發展性
一句話概括: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7、馬克思主義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是實踐觀點
一、馬克思主義物質範疇理論意義
第一,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
第二,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批判了不可知論。
第三,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克服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
第四,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曆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
奠定了理論基礎。
——《德意誌意識形態》
二、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主要表現在哪方麵
第一,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第二,意識具有創造性。
第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識具有調控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三、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多選---注意
區分)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表現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在矛盾雙方中,一方的發展以另一方的發展為條件,發展是在矛盾統一體中的發展。②同一性使矛盾雙方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發展。③同一性規定著事物轉化的可能和發展的趨勢。
(2矛盾的鬥爭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表現在:①矛盾雙方的鬥爭促進矛盾雙方力量的變化,造成雙方力量發展的不平衡,為對立麵的轉化、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②矛盾雙方的鬥爭是一種矛盾統一體向另一種矛盾統一體過渡的決定性力量。
四、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質量互變規律內容)
第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第二,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並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
第三,量變和員變是:相互滲透的。
。一-方麵,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階段性和局
第二,跨國公司的發展
第三,各國經濟體製的變革和國際經濟組織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過程是生產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但是從經濟全球化效果來看,發達國家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發展中國家在很大程度上承受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消極後果。
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積極作用表現在:①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②經濟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③經濟全球化推動發展中國家國際貿易發展
負麵影響:①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地位和收益不
平等、不平衡(
了經濟風險
②加劇了發展中國家資源短缺和環境汙染 ③一定程度上增加
十七、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實質
這些變化並沒有改變資本主義製度的本質,並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也沒有改變馬克思主義關於資本主義的基本論斷的科學性。
第六章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規律
39、空想社會主義的開山之作——托馬斯莫爾《烏托邦》
40、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
41、馬克思、恩格斯適應社會的需要,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創立和發展了唯物史觀
和剩餘價值學說,為實現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飛躍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42、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嚐試:1871年爆發的巴黎公社革命
43、列寧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將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內獲得勝利
44、十月革命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
十八、如何正確把握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
第一,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反對任何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基
本原則的錯誤傾向。
第二,要善於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回答和
解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中的重大問題。
第三,緊跟時代和實踐的發展,在不斷總結新鮮經驗中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科
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
第七章共產主義崇高理想及其最終實現
十九、預見未來社會的方法論原則
第一,在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指明社會發展的方向
第二,在剖析資本主義舊世界的過程中闡發未來新世界的特點
第三,在社會義社會發展中不斷深化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認識
28、決定商品價值量的不是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而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29、貨幣的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價值
尺度、流通手段—最基本的職能)
30、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31、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兩個基本條件:①勞動者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 ②勞動者沒有任何生產資料,沒有生產資料來源,因而不得不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3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本質特征:生產過剩
33、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一以貫之的核心思想主要是私有製神聖不可侵犯觀念和
個人主義價值觀
34、資本主義兩個階段: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
35、壟斷本質上以攫取高額壟斷利潤
36、金融寡頭在經濟領域中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參與製”實施的;在政治上主要是
通過同政府的“個人聯合”來實現的。
37、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國家政權和私人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
38、資本主義發生變化的原因:
①科學技術革命和生產力的發展,是資本主義發生變化的根本推動力量
②工人階級爭取自身權力和利益的鬥爭,是推動資本主義發生變化的重要力量
③社會主義製度初步顯示的優越性對資本主義產生了重要影響
④主張改良主義的政黨對資本主義製度的改革,也對資本主義發生變化起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