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與燕京之間有官道相通。
因為北地有大軍駐守的緣故,官道一直有人維護,不算是太難走。
當然這是與其他官道相比,與水泥路那是沒辦法比的。
因此,他們這一路便走得比較慢,謝素素也不著急,正好順便考察一下環境的緣故。
她在京城積累了海量的積分,此刻便拿出讓係統幫忙掃描附近有什麼礦產資源可以開發的。
先存著,將來需要的時候就能用得上了。
這樣一路緩行,等到達燕京的時候已經盛夏了。
燕王府還沒有開始建造,這是因為雖然謝素素出了圖紙,但目前當地根本沒有建造所需要的物資。
林大郎等人提前過來也隻是熟悉了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為他們的到來提前做準備。
原本準備派過來建作坊的工匠們因為京城正在建設的緣故,大都留在了京城。
所以很多具體的事項還是要等謝素素來了之後才能決定。
謝素素與李鴻商量了一下,先在林大郎提前租的院子裏住下,然後便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基建。
李鴻負責建作坊。
他們這次雖然熟手工匠帶得不多,但之前投奔的百姓都曾在各個作坊裏幹過活,有些聰明的也學到不少東西。
現加上有現成的流程工序,水泥作坊,紅磚窖很快便建了起來,燒出了夠用的水泥紅磚之後便開始蓋房子。
謝素素還是主要負責種田。
民以食為天,隻要他們能保證燕地的百姓能吃飽穿暖,那麼百姓們自然就會聽他們的話。
除了改良的後的水稻與麥子外,謝素素還咬牙從係統裏兌換出了玉米和土豆的種子。
如果是大夏目前有的糧食作物,那麼從係統兌換良種時候價格還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
但要是大夏目前所沒有的,那積分就高到離譜了。
隻是北方苦寒,雖然水稻小麥也能種,但想要用最快的速度讓百姓們填飽肚子,還是得土豆和玉米這兩個大殺器。
看著一下消失了大半的積分進度條,謝素素有些欲哭無淚,她本來還想攢一攢積分升個級,開通與其他宇宙係統的兌換功能的。
這一下又回到了解放前。
不過這個投資也算是值得,隻要土豆和玉米種出來再推廣開來,這些積分很快就又能賺回來了。
到達燕京的第一年過年,謝素素與李鴻終於住進了新建的燕王府。
這座燕王府完全是按謝素素的要求修建的,自來水抽水馬桶一應俱全。
用上自己熟悉的設施,謝素素終於感覺自己這一年的辛苦沒有白費。
因為兩人一直在忙的緣故,李鴻與謝素素是在過年的時候才見到了北地駐守大將馮慈。
這位馮將軍此前一直在帶人巡察邊界,並沒有因為李鴻的到來就打道回府。
是個認真負責的人。
馮慈對於李鴻的到來是喜憂半摻。
喜的是燕京有了藩王鎮守,朝廷自然也會多關注一些北地,各項資源也會多傾斜一些,百姓們也會更安心一些。
憂的是萬一李鴻是個好大喜功的人,說不定就要對北軍指手劃腳,更有甚者來爭奪軍隊的控製權,主動對狄出兵,那麻煩就大了。
亦或他是個貪生怕死的,遇到北狄來範就嚇得要跑,這對馮慈來說也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