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出生在一座寧靜的小村莊旁的山林裏裏,像它的名字一樣,狐狸生得可愛活潑,從小便遍得小村裏人的喜愛,狐狸總是像貓一樣好奇,村裏人也經常放縱狐狸玩耍,每天清晨,最早出現在路上的是扛著農具的農夫,狐狸不喜歡這個時候活動,晨霧總是會打濕它的毛發,農人們到是不怎麼再意這點晨露與清寒,脫了鞋便大步往田裏走,等到太陽出來了,晨霧散去,女人們便三三兩兩的提著飯盒去給田裏的丈夫送飯,男人們也各自停下了手裏的家夥,拿過女人遞過來的毛巾擦了一把滿臉的汗,然後便坐在田埂上享受起了早餐,狐狸也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隻見山林樹後忽的冒出一雙紅棕色的耳朵和一對黑玻璃珠似的眼睛,抖動一會便又消失在山林裏,不一會兒,一道赤紅色的身影疾馳而過,經過農人身後時狐狸嘴上便多了一張餅,當然,是肉餡的。起初人們對於這小精靈的“搶劫”行為還會驚訝一番,後來便見怪不怪了,隻是自此以後,農人便常讓自家婆娘多帶一張餅,看明日的清晨,狐狸會“襲擊”誰家的肉餅,這也成了農人們一天中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狐狸倒也生的狡黠,見多次偷盜農人的食物也不被阻止,便也愈發大膽起來,最後甚至敢於一路尾隨農人回村,當然狐狸自己必定是不會承認自己開始被馴化了。
這個隔世的山村並不是很大,但也說的上五髒俱全,和多數農村一樣,村裏多是一些年過半百的老人,連孩童也是寥寥無幾,大概都是去城裏上學了吧,狐狸的到來為小村添了不少生機,至少坐在椅子上的老人有了新的風景可看,慢慢的,狐狸就像村莊的孩子一樣,整日的在村裏閑逛,這隻活潑好動的小家夥與那安坐在躺椅上的老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映襯出了鄉陽下最溫馨的畫麵。
它是被氣味吸引過來的,氣味很淡,但與山林與村莊的氣味都不相同,山林的氣味充滿生機感,村莊的氣味則是恬靜的,但這股氣味卻是充滿了死一般的停滯。它在狐狸的鼻子中顯得格格不入,盡管狐狸並不喜歡這股氣味,但誰讓它好奇心過盛呢,一個在寂靜的夜晚,狐狸再也無法忍受這阻止它安睡的怪味氣體。循著氣味的指引,狐狸來到了一處與平常並無兩樣的普通山石麵前,雖說眼前景象與他處沒什麼不同,但愈加濃烈的刺鼻氣味告訴狐狸,山石之下,必有乾坤,狐狸繞山石走了兩三圈終於找到了氣味的來源——一株綠藤背後有一張布滿小孔的薄石板,小孔中不斷逸出那刺鼻的氣體,狐狸企圖用土壤徹底埋住這該死的石板,可不一會,膨脹的石板後方氣壓便把泥土衝開,繼續散發它難聞的氣味,狐狸反複堵了幾次,無一例外地都被衝開,甚至石板還幾次把泥土揚到狐狸身上,終於狐狸惱了,狠狠給了石板一爪子,當然石板還不至於碎裂,但固定石板四角的鐵鏈似乎是再也無法承受山林濕潤的環境,隨著狐狸那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般的一爪應聲而斷,倒下的石板後露出一條狹長的陰暗通道,狐狸在洞口躊躇了一會便向著洞口深處爬去,它想徹底解決那煩人的氣味,狐狸在通道裏轉了幾圈,總算看到了一點光亮,追光而去,狐狸見到了腳下那發出暗綠色微光的柵欄,柵欄間隔不是很大,但恰能讓僅一歲左右的小狐狸穿過,狐狸向下觀察了一會,找好落腳點後便從通風管道中一躍而下。
(正常生活中多數動物會遠離難聞的氣味,小說中的叛逆狐狸隻是極少數,請勿過度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