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少女庵(2 / 2)

聽著這人的頭頂和身下,那些和尚們都是對這個小鬼刮目相看,都覺得此人以後定會是個人物。自此,那些和尚也對於這個小鬼的翻牆行為表示,了認同,畢竟這些和尚都是修行出家的人,對於這些瑣碎的事情本就不是很上心的。更何況是這個一個小屁孩呢!

而在少林寺所處的少室山上有一座少女庵,而且連個寺廟隔得還不是很遠。站在少林寺門前的爬山梯步上,就能看到少林寺後麵的樹林中隱約藏著一個寺廟。

至於這個少女庵為什麼會建在少林寺的後山。原因不是少林寺有多麼的黑暗,而是聽說很久以前有個貌美的富家女對這少林寺的一個英俊寺僧產生了濃厚的愛意,而那個寺僧卻一心向佛,拒絕了富家女的好意。因此那個女子也心灰意冷黯然出家,她的家人就為她建了那個少女庵了。

對於有個尼姑庵建在自己的後山,少林寺卻沒有多大意見,畢竟佛家有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些和尚權當作是一種曆練罷了,但有些多事之人就頗有微詞了。

小花布聽說當和尚就要天天誦佛念經,自然是極不願意的了。可不是少林寺的弟子是不能學武的,小花布作為一個男子漢當然希望能有武功傍身了。可又苦於沒有人教他,無奈之間就一人閑逛。

又是不知怎麼回事,小花布就來到了十八銅人巷前。

抬眼一看,十八個全身粉刷著金粉的僧人竟然在練武。想來他們能作為下山的評判的十八銅人,武功自然是出類拔萃的了。雖然沒有用眼睛看,也知道有人在巷子前。二話沒話,以為小花布是要闖關的了,拖進去就是一陣海扁!

經過的僧人聽見裏麵傳來小花布陣陣的哀鳴聲,都是低頭趕忙走開,害怕會被誤會。

以後小花布學聰明了,想翻牆離開這可惡的少林寺。可每次在院牆外另一邊等待著小花布的,都是那十八個剛猛的銅人。接著又是一陣海扁,然後一個小孩就會被再次地扔進少林寺內。

說來也是奇特,漸漸地在挨打的過程中。小花布也學會了怎麼去躲閃,怎麼去還擊。雖然每次撐不了幾分鍾就會倒地,小花布也是在暗中慶幸自己能通過這種方式學武。

每次受傷之後,慧空禪師都會來給他療傷,久而久之,呂布就把他當成了自己的師父一般。準確的說,還有帶著點父親的感覺,當然這些都不是小小的呂布能領悟的。要領悟也是在呂布長大離開少林寺的時候了。

就在小花布的十五歲的時候,突然有一天趁著十八銅人集體拉肚子的時候,鬼使神差地來到了少女庵前。而且也是萬分巧合的情況下,出來一個讓呂布這輩子都無法忘卻的女人。準確的說是一個美豔的不可方物的尼姑,俏手輕輕地掃著門前的塵埃,似乎也撩動了年輕呂布年少的心。

幾次三番之下,呂布都拿出看家的翻牆本領,越過了那院牆的阻隔,來到那女尼姑的窗下凝望。本來都是相安無事的,可沒想到一日那女尼姑在房裏洗澡時恰好被她的師父紅淨法師發現。對於有人偷看自己的愛徒,紅淨法師一股氣地追著呂布回到少林寺中。

而有趣的是每一屆的少女庵的法師都是曾今對少林寺的主持有過點瓜葛,為了減少紅淨法師日日來要人討說法,少林寺的主持毅然地轟走了呂布。

記得臨下山的時候,來送呂布離開的人就隻有慧空和偷偷溜出工作崗位的十八銅人了。隻見慧空是兩手合十,嘴裏不停地念叨著。而旁邊的十八銅人雖然武藝很高,沒想到玩性甚大,覺得呂布走了就少了一個玩伴了,所以每個人都是拿著帕子在掩麵而泣。

從少林寺離開後,呂布從來沒提過自己在少林寺長大。由於從小沒有正式的名字,而且思念那個女尼姑就索性改名為呂布了,從此開始了他的江湖闖蕩。而就在那之後不久,那個女尼姑竟然莫名奇妙地也離開了少女庵,這些也是呂布所不知的。

童年的往事在心中不停地重複著,呂布竭力撫平著跳亂的心,緩緩地走到了門口。庭院裏一個人背對著呂布,正在閉眼念經,那背影還是那麼的熟悉,就是那念經的腔調也是那麼的溫和。

“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