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一個冬天了,星星點點金黃色美麗的銀杏樹隨處可見,小藍每天推孩子出去曬太陽時總要關注一下那幾棵銀杏的變化,她已經穩定了工作,開始了快樂的生活,心裏隱約有一種感覺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以前在別人家彈琴時她總認為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隨著事情的變化,現在她每天推著孩子在路上散步時又改變了以前的想法。
當快樂過後,她覺得她不能得失憶症,忘記了自己的過去,所以有空時,獨處的她總是將他的生活記錄下來。這是她認為最完整的人生,沒有激情的故事情節,沒有眼淚,也許她已經麻痹或適應了那樣的生活。
每天早晨九點多準時出現在華林路上,一個比她大七歲的老太與她並肩走著,她雙手推著推車,裏麵躺著隻有一個剛滿四個月的男孩,幾乎每天都遊走在街邊的人行道上,這樣的日子已經有兩個月了,這是距離老太家附近的路。她們談笑風生,不畏嚴寒,小區裏有些人總搞不明白為什麼給孩子穿那麼少的衣服,甚至有些老太忍不住就講“給孩子穿那麼少不感冒嗎?太少了”陌生人也不知道她們為什麼如此快樂。
每個周一到周五聊天最多的就是關於股市,其他的時間聊關於自己的老公,自己的父母親,自己的兒女。這也許是這個年齡段的共同話題吧,這樣的聊天內容一下子拉近了主仆關係。
她感覺她在這個家裏得到了心裏應該有的尊重,她也 感覺她不是一個保姆,和她們是同事了,這種感覺除了家裏放著的三個攝像頭外,心裏的不快就是關於這三個攝像頭,每次換衣服都要跑到廁所裏,時間長了很不方便,夜晚起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隻能對著攝像頭快速的穿褲子,因為孩子一醒來就要哭。她必須馬上負責為她換尿片,外婆泡奶,然後她給小寶貝喂奶。這樣的日子一天天快速的過去,她很熱血的把自己的休息天都犧牲了,她也不怕因為孩子吃奶要起夜三四次的麻煩和辛苦,主動把午飯吃完收拾完畢後出去休息半天,晚上回來帶孩子,這已經是第二次了,她也沒有像其他保姆一樣罵人家外婆“老不死”的很難聽的話語。
雖然關於孩子的泡奶,她來這個家裏隻泡過兩次,外婆不放心她泡,擔心水熱了涼了,甚至擔心多放一勺少一勺的事情,無奈她也就認可了。不讓泡我就等你泡好吧,隨著氣溫的降低。孩子隻吃了三四分鍾,外婆總要問“奶有沒有涼,涼了就熱一下”。“沒有沒有,哪有那麼快會涼的,畢竟在瓶子裏”小藍不耐煩的回道。
有一次,外婆不相信她的話,走過來親自用手摸了一下,“有點涼了,還是熱一下,熱了吃了舒服”,然後奶瓶就到了外婆手裏。她將奶瓶放進喂奶器停留一秒鍾時間然後拿出來遞給小藍,小藍又繼續喂起來,這樣快速的動作奶其實沒有熱,隻是瓶子熱了而已,外婆擔心時間長了太熱燙了孩子。而她也不再說什麼,孩子中途由於這樣的動作會哭幾聲,扭幾下屁股挺挺腰。而且每次吃完她都要抽出一張紙遞給小藍,“把嘴擦一下”小藍不管有沒奶漏出來,她都按照她的意思去完成這一個動作。這個動作在小藍眼裏感到有點滑稽,因為她幹這行十多年了,沒有這樣每次都要擦的事情。但是她很理解她關心孩子的那份謹慎和小心翼翼。這樣的場麵已經有一個月多了。
隨著氣溫越來越下降,小藍多次勸說外婆“外婆,熱奶的水溫是不是應該升高一度了,我們那時候晚上泡奶水溫都是四十三度,白天才四十一度”這樣的話小藍不止一次的在外婆麵前提起。“我查了一下,孩子的泡奶水溫就要四十度,這樣奶粉放進去溫度剛好就是三十八度吧,熱了我怕燙了孩子”。“奶瓶也是涼的,也能降低水溫的,奶涼了對孩子消化不好”,外婆振振有詞是回應。“”況且孩子都已經四個月了,不是新生兒了”,小藍又哆嗦起來。這樣的意見分歧在這個行業裏是最常見也最多的。至於誰對誰錯當然小藍應該聽從東家的話。但小藍還是隻能聽的她們意見。我是接受培訓過的,還是有十幾年經驗的人,怎麼在這裏就連個奶不會泡了呢?她老是心中自己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