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瑩蕊猶眠(1 / 3)

一.飛跑的指針

來莉莉斯已經有段時間了,常出外勤的我自認為已經很了解這裏,沒想到跑了一整天還是沒挑好給老師的禮物,回到家的時候已經餓得快暈倒了,隻能潦草地填了六塊粗糧麵包然後倒頭就睡。

今天也要繼續努力,我一定可以找到能夠表達我對老師心意的禮物!如果沒有她,我可能現在還在格拉維亞的風雪裏迷茫,現在她即將就任莉莉斯的總理大臣,我一定要選出全大陸最好的禮物來送給她。

\"平等未來學院分院招生公告?我看看……\"

幾個莉莉斯公民正圍在布告欄前麵討論著,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腳步。

\"u0027以平等之光照徹未來之路u0027……想法是很好,我也聽潔潔雲在宣政會上說過很多次,我家孩子最近就一直在和我說想去這裏就讀呢。\"

\"我家孩子也是!哎,這東西新潮是挺新潮的,但我也不懂這個,要是學出來和其他孩子會的不一樣,沒活計做又沒前途,那我不就毀了他一生嗎?\"

\"其實我聽說這學校現在名頭還不錯呢……\"

我一下擠進了他們中間,學院的建設答疑手冊我已經爛熟於心,隻要是關於我們學院的問題,沒有什麼是我不知道的。

\"哎,你是不是那個……那個什麼……\"

\"好麵熟啊,你是這個學院的工作人員?\"

\"我是潔潔雲的特別助理!\"我挺起胸膛大聲回應。

他們流露出原來如此的神色,簡單提出了幾個問題,我一一為他們解釋。

\"原來是這樣……\"

\"我得回去好好去問問我女兒,認真聽聽她的想法。\"

能夠讓大家對學院的培養模式了解多一些,讓老師所做的努力與成就加被認可,也就足夠讓我開心了。

等等!為什麼時間過得這麼快!今天的晚宴就快開始了!

我把懷表往兜裏一扔,匆匆和這幾位居民道別,在大道上狂奔起來。

二.溫暖的掌心

這樣的晚宴我已經陪同老師參加許多次了。同樣的樂曲,同樣的臉龐,就連用來裝飾的堅果塊數目都一樣,我最鍾意的葡萄蛋撻也永遠隻在甜點塔的頂層擺上三塊,一口就能全部吃完。

不過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來找老師交談的人越來越多了,今天更是幾乎將她整個人包圍。比起在北地的時候,現在的老師氣場更加特別了,所以最近站在她麵前,我也不知不覺開始審視自己。作為她的特別助理,我的職責好像不那麼明確﹣﹣這裏是和平的異鄉,我引以為傲的身手井沒有派上什麼用場,意識到這樣的我已經站在老師身邊多時,口中的食物都有些乏味了。

\"佩倫……佩倫?\"

\"啊,咳咳……老師!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嗎?\"

\"抱歉,我是不是嚇到你了。喝點果汁吧。\"

\"我們要離開了嗎?\"

\"不,我有重要的事需要和幾位同僚商議,他們提議去宴會廳後麵的小花園。怕你發現我不在這裏會擔心,所以就過來找你了。

你看起來很累,是這幾天事情太多了嗎?要不先回去休息吧,我一個人也可以的。\"

\"不不不,我一點兒也不累!我陪您一起!\"

等老師結束會話,前廳燈火已經熄滅了。

\"讓你久等了佩倫,我們回去吧。\"

我為老師披上避寒的外套,和她一起上車。好在她的居所離這裏不遠,而我也暫時寄住在那裏。車駛出不久後,我就感覺到肩頭微微一沉﹣﹣老師已經睡著了。

車到達了目的地,我不忍心叫醒老師,司機和我用眼神交流了一番,輕手輕腳地留下車鑰匙回家了。我把車內的暖氣開得足足的,直到天蒙蒙亮她才醒來。

\"……我居然在這裏睡了這麼久!佩倫,你的肩膀還好嗎……\"

我連忙安慰她:\"我什麼事也沒有!老師您餓了嗎,我去給您做點東西吃!\"

沒過多久,我就烤好了一整盤吐司,老師小聲驚呼:\"好可愛啊……它們都有一對兔耳朵!\"

吐司散發著烘焙後蓬鬆又甜蜜的香氣,掌心也變得暖烘烘的,和老師並肩坐在一起就著晨光填飽自己的肚子,讓我覺得接下來一整天都會很美好。

\"佩倫的手藝越來越好了,真的很好吃。\"

\"那太好了!老師喜歡就好,我也算能幫上您一點忙了。\"

\"一直以來,你幫我做了許多事呀。有你在,我很放心把重要的外勤工作安排給你,你總是完成得又快又好,秘書室的文件分送你也做得很棒。每次出席其他國家的宴會,你也盡心盡力地陪伴我,一路上安排好了所有的行程,讓我很有安全感!你看,現在還給我做了這麼好吃的兔耳吐司呢!\"

\"老師,其實我有一件事想……\"

咚咚的敲門聲打斷了我的話,我一個箭步去開門,門外是提著公文箱的秘書小姐。

\"早上好親愛的佩倫。潔潔雲女士,您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了嗎?我們要盡快出發,前往分院的剪彩現場了。\"

三.塵封的回憶

老師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剪彩儀式,然後是安排好的問答環節,閃光燈聯結成了一片銀色的浪潮。

\"潔潔雲女士,在您即將就任總理之際落成的這座分院,是否會貫徹原有的教學宗旨?您會比照您個人選擇的發展路線,調整它的培養方向與定位嗎?\"

老師微微皺著眉頭思索了一會,重新展露笑容。

\"平等未來學院並非由我一人創立,它有今天這樣的規模與發展,仰仗每一位用心的教職人員和每一位學生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