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強調,平台模式的概念並非在近代才出現。曆史上,它也曾不斷被運用,是人類社會中最有效的商業策略。古代歐洲的“市集”或者中國的“農貿市場”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許多大城裏的街道交接處,商家可以擺設自己的攤位。這些商家賺取來往過客的錢,但必須與該城市主管單位分攤利潤。“市集”的規模越大,就會有越多的人前來。不斷膨脹的人數會吸引更多商家進駐,這不但促進了商品的多樣化,也在競爭中提升了商家的質量。如此一來,人們更想去市集溜達,這使商家們更積極地參與其中。“商家”與“人群”這兩個群體密切連接,良性循環加速,釋放出驚人的動能。而城市本身,也從商家身上抽足了“稅收”,維持了自身的蓬勃發展。倫敦、巴黎等曆史大城便是以此建立起來的,像個有機體一樣不斷擴張。城市本身就是獨樹一幟的平台生態圈。
購物商城也是運用平台模式的好例子。幾乎所有國家的各大城市都擁有自己知名的購物商城,那裏集合了各式各樣的品牌商店和想要一次滿足購物欲望的人們。這些店家與商城經營者分攤利潤,要麼以租金的形式分攤,要麼按利潤比例分攤。
就上述的例子來說,市集這個“平台”提供了完善的“交易規則”(稅收比例、營業時間)與“互動環境”(街道、廣場、垃圾處理係統),並將其開放給幾個不同的群體(商店、百姓、攤販、街頭藝人),令其相互吸引,且在一方壯大的同時,牽引著其他方一起成長。
因此我們可以說,無論在哪個年代,或是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以平台模式為戰略方針的例子在曆史上層出不窮。然而,如果此概念已經在曆史上存在了千百年,為何仍值得我們研究?平台戰略在21世紀,與以往又有哪些不同?
首先,雖然許多靠平台戰略成功的公司讓人們耳熟能詳——百度、Facebook、QQ(騰訊即時聊天工具)、淘寶商城——但失敗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原因在於,單單搭建一個能運轉的平台生態圈,並不能保證其持續地成功。
鑒別出什麼樣的平台能夠捕捉商機、判別哪些群體可以通過平台連接起來,這些隻是初步的工作。就算是類似的平台、連接起相似的使用群體,但隻要戰略方針不同,其結果也將迥然不同。比如,在上千家同質競爭的視頻平台中,為何優酷能夠勝出?還有,是什麼原因讓婚戀交友平台——世紀佳緣突破重圍,大幅占領市場?為什麼Adobe(奧多比公司)向消費大眾提供免費的閱讀軟件,卻向使用該軟件寫作的供應商群體收費?為什麼有些在線遊戲能夠靠收取月費產生利潤,有些則必須免費提供給玩家,以販賣增值服務來賺取利潤?
在製定平台商業模式的同時,有許多問題都將決定該平台的贏利表現。比如,在定位平台的收入來源時,應該向哪一方收費?應該補助哪一方?收費的模式是什麼?定價的依據是什麼?需要哪些核心機製來提高使用者的增長數量?需要哪些附加機製來延續用戶對平台的依賴?這些決策都將影響平台的成功或失敗。本書將為你提供全方位的決策框架,讓你在製定或調整商業模式時有具體的依據與準則。
我們想強調的第二點則是,在互聯網的驅動下,21世紀將是曆史上通過平台戰略全麵普及人類商業行為的分水嶺。
互聯網為平台概念的產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並使其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和規模席卷全球。比如,對於音樂、小說、電影等感觀式的體驗性產品來說,互聯網的興起使複製成本幾乎下降為零。同樣,對於眾多產業而言,互聯網也大大降低了經銷成本,使平台企業所搭建的“生態圈”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學會正確運用平台戰略的企業將會顛覆原有產業的價值鏈。盛大集團旗下的起點中文網便是很好的例子,它連接了作家與讀者這兩個原本處於產業鏈兩端的族群,取代了出版商、經銷商、零售商的角色,打碎並重組了整個產業結構。
當然我們也必須強調,正因為平台商業模式的創造性破壞本質,許多平台企業在短時間內才被更強大的平台企業推翻。我們甚至可以預料到,在本書所提及的所有企業當中,在未來10年仍能屹立不倒的,或許還不到兩成。但這並不一定是壞事,因為在企業除舊換新的同時,平台的概念仍將持續催生出數千萬種更特殊的商業模式。在你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有更多的平台企業誕生了。
這些都是平台模式吸引人的地方。在環境變化如此迅速的今天,我們要設法汲取出某些恒定的規律。這正是我們撰寫此書的目的。書中所提供的理論框架和策略方針,固然都引用了當今表現良好的企業案例,但我們仍嚐試擺脫時空的束縛,希望呈現給讀者通用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