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滅門之禍(1 / 3)

“梨花飛雪,杏豔蒸霞,柳絲困舞小蠻腰。微雨甚佳,嫩晴尤好,郊原綠遍離離草。

鶯已啼,蛙未噪,春猶俏。波皺雲飄,漫隨粉蝶過溪橋。”

這支小曲,唱的是江南春景,倒也清麗不俗。但放到此處,卻總覺有些異樣。

這時是明世宗嘉靖四年三月。鎮江往丹陽去的大路邊有個鎮子叫渣澤,渣澤東南不過三裏路的陶莊莊門前正簇擁著一大群人。

暮春三月的江南,本應如前麵那支小曲所唱,到處都有與絕美的春景相應的賞心樂事,可這一大群人中,卻時時傳出與祥和的春景格格不入的厲聲呼喝。

仔細看時,原來有三人正在拚死格鬥,其中兩人都揮動著雪亮的鋼刀。一個是五十多歲的老頭,一個是二十上下的少年。他們都圓睜雙眼,咬牙切齒,滿臉殺氣,手中的刀直劈橫砍,向對手惡狠狠夾擊。

被這兩人夾攻的,是個頭戴熟羅襆頭,身穿軟緞暗花長袍,腳著青緞粉快靴的富家公子。他年約三十五六,瘦高身材,白淨麵皮,眉目清秀,神氣卻冷傲至極。

他好像壓根兒也沒把向自己拚命砍殺的人放在眼裏,竟連緞袍也沒有掖起,隻略挽了挽長袖,便赤手空拳地與手持利刃的兩人對敵,絲毫也不顯慌亂。

旁觀的十幾個人,雖然全都帶著兵器,可誰也沒有上前助戰,隻是麵含微笑地旁觀,時不時地替這位富家公子模樣的人大聲喝彩叫好,顯然都是這位公子一邊的人了。

那位二十上下的少年姓李名和光,是渣澤鎮回春藥鋪的小主人。老頭叫“火神爺”楊固,是李和光的嶽父。早年曾在鏢行作過鏢頭,隻因性子既直,脾氣又十分暴躁,除了一二知交外,朋友寥寥,在江湖上混了十多年,也沒什麼出息,隻得回到故鄉設棚教武。這幾年人老了,索性連武也沒再教了。他精通十幾套拳術,尤其對刀法格外熟練。

同他們對敵的這位公子正是陶莊的莊主陶兆熊。他家裏累代為官,兄長陶兆文便現任京師錦衣衛都指揮,真是個富甲一府、勢壓一方的貴公子。

楊固和李和光無非區區小民,怎會向陶兆熊這樣的貴公子挑釁,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以白刃相加呢?這中間自有緣故。

原來李和光的父親是渣澤鎮的一個飽學秀才,因久考不第,改而行醫,在鎮上開了間回春藥鋪,生意上還過得去,算得上家道小康,卻隻有李和光一個兒子。

李和光從小身體單薄,他父親既懂醫道,也知武功可以強身健體。恰好火神爺楊固那時正在鄉下設棚教武,他們同鄉本就相識,李翁便把兒子送去習了幾年武,李和光的身體果然健壯了許多。

楊固膝下有一女一男,女兒居長,名叫楊宜賢,十四五歲時便出落得眉彎目秀,體態豐腴,肌膚白膩,風姿嫣然,在鄉間便是個不可多得的美人了。

李和光的父親由於一子單傳,抱孫心切,見了楊宜賢便十分滿意,一打聽正比李和光小兩歲,更加歡喜,立刻邀媒說合,要討作兒媳。楊固也看上了李和光的聰明誠實,便應承了下來。李父在李和光十八歲時,便給他們成了婚。結婚後小倆口十分恩愛,對兩老也能恪盡孝道,家庭之間,其樂融融。李老者心滿意足也就不用說了。

這年,李和光剛滿二十,因楊固生日,李父便命李和光送妻子到鄉下去與楊固祝壽。半路上恰巧與陶兆熊相遇。這陶兆熊一見楊宜賢白裏透紅的臉兒,水汪汪的眼睛,豐腴晶瑩的肌膚,婀娜剛健的體態,便雙眼發直,完全迷住了。

其實楊宜賢也並非絕美,隻不過是鄉下練舞人家出身,自然同陶兆熊平常廝混慣了的成群妾婢那種柔弱妖冶,扭扭捏捏,矯揉作態的樣兒不大一樣。再加上新婚不久,兩情融洽,又添了幾分嫵媚,幾分光豔,更為動人。

那陶兆熊立刻吩咐心腹家奴跟蹤打聽,得知楊宜賢是鎮上藥鋪少主人之妻,李家家計也算富足,很難用金錢收買。但他總是戀戀難舍,隔了十幾日聽說李和光出外購藥,不在家中,終於按耐不住,竟於一個晚上,踰牆越屋而入,來個“霸王硬上弓”。

楊宜賢驚呼求救,拚死掙紮抗拒,陶兆熊即下手點了她的暈眩穴,將她恣意輕薄蹂躪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