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1 / 1)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 課程知識框架:

一 物質世界及其發展規律。

二 認識的本質及其規律。

三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基本原理概論。

四 資本主義製度的形成及其本質。

五 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趨勢。

六 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其規律。

七 共產主義社會是人類最高的社會理想。

——

——

在人類曆史發展的長河中,曾經有過無數輝煌的創造和驚人的發現,但從來沒有任何一種創造和發現,像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馬克思主義那樣,引起整個人類思想的巨大震撼,從根本上動搖了人們的傳統觀念,改變了人們觀察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思維方式,開辟了人類思想史的新紀元。

在21世紀到來的前夕,1999年秋由英國廣播公司(BBC) 用幾周的時間在國際互聯網評選千年“最偉大、最有影響的思想家”,經過反複斟酌,最後選定馬克思排在第一位。

知識點1 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嚴密而完整的理論體係,它產生於19世紀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曆史。

曆史時代是在全世界範圍內,以當時社會發展的某種主導趨勢來劃分社會發展階段的綜合概念。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已經成為主導趨勢、資本主義社會內部各種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充分顯露、無產階級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曆史舞台開始爭取自身和人類解放的鬥爭的曆史時代。

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的發展,一方麵大大發展了生產力,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帶來了物質財富的空前增長;另一方麵,又導致了資本主義固有矛盾的尖銳化。

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這個矛盾表現為個別工廠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表現為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趨勢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必然導致周期性的經濟危機。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激化,在階級關係上表現為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的尖銳化。矛盾導致三大工人運動:

①1831年和1834年, 法國裏昂工人先後兩次舉行武裝起義。

②1836年,在英國開始了“人民憲章”運動。

③1844年,德國西裏西亞的工人發動了起義。

總之,馬克思主義是時代的產物。

客觀條件: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內在矛盾的尖銳化。

階級基礎: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曆史舞台,進行反對資本主義製度和資產階級統治的鬥爭。

知識點2 馬克思主義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繼承與創新。

對馬克思主義的形成產生最直接、最重大影響的,是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19世紀英法兩國的空想社會主義學說,它們代表了到19世紀上半葉為止的人類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直接理論來源:

德國 古典哲學(黑格爾一辯證法,費爾巴哈——恢複唯物主義權威)

英國 古典經濟學(威廉●配第、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

英法兩國 空想社會主義(聖西門:資本主義製度是“新的奴役形式”; 傅立葉:資本主義製度是“社會地獄”、“複活的奴隸製”; 歐文:資本主義製度是“一整套欺騙和偽善的製度。”

知識點3 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不斷發展。

馬克思1845年春天寫作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馬克思、恩格斯於1845- -1846年合寫的 《德意誌意識形態》一書,是標誌馬克思主義基本形成的著作;

1847年7月發表的馬克思的《哲學的貧困》和1848年2月發表的馬克思、恩格斯合寫的《共產黨宣言》,則標誌著馬克思主義的公開問世。

馬克思主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入中國,在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具有中國特點、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

一部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曆史。